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工作总结 >

2023年6篇XX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07 11:15:08 浏览量:

XX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通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6篇XX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6篇XX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全文完整)

XX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通用 (6篇)

XX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通用

(6篇)

篇1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060-02中国恒天集团公司(简称恒天集团)是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几年来,集团公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积极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集团公司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

1 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职能转变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体系,形成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恒天集团作为国资委董事会试点企业之一,在2006年底建立了集团公司董事会。董事会下设五个委员会,董事会和各委员会在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事务中发挥控制和把关作用。

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外部董事3名,内部董事2名,委员会的主任由外部董事担任。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评估、监督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转变。集团内部审计部门不单单是公司的职能部门,也是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要听取审计委员会的意见。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向总经理和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双重职能,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它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作用,当好总经理的“监视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作为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对公司的内审控制进行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部审计也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促进了集团审计职能的重要转变,使内部审计更加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对集团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实施集团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理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建设,恒天集团根据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以及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结合集团公司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制定了《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和《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从内部审计的工作机制、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是对内部审计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和调动集团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力量,在内部审计工作业务领域进行垂直化管理,建设和完善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体 系。

二是推动内部审计集团化管理工作方式的开展,形成内部审计工作合力,集团内部审计计划由集团总部和所属企业共同制订并完成,改变以前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仅为总部审计机构部门工作计划的模式,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要围绕集团公司的工作重点制订,项目计划须上报集团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批复下达以后统一实施。

三是细化了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从制订审计计划、下达审计通知、进行审前调查、制订审计方案、实施现场审计、征求审计意见以及到最终出具审计报告,所有工作程序都在技术层面进行了规范。

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日常管理,对定期报送的内部审计统计报表规定了报送时间、报送方式以及报送内 容。

五是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工作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具体审计监督工作,不断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3 以风险控制为重点 开展全面审计工作

近年来,恒天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始终把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重点加强对重要子企业、高风险投资业务和境外企业的审计。一是加强对重要子企业的审计监督。纺织企业以及重要子企业是集团公司的支柱和骨干企业,每年集团审计将重要子企业纳入实时重点审计监控范围,通过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等,及时了解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增强重要子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审计监督。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集团公司业务单元呈现多元化,房地产、证券投资成为集团公司的策略性业务,为了控制风险,集团公司每年把房地产、证券投资等业务作为重点进行审计。通过审计进一步完善高风险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高风险业务的监测预警机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加强对境外子企业的审计监督。由于境外企业或单位受所在地域、会计制度、税收政策、外汇管理等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境外企业的财务监控一直是薄弱环节,境外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单独核算、经营效益存放海外、财务出纳一人兼任、境内投资主体对境外企业难以监控或监控不力等问题。针对境外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集团所属企业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审计的有效方法,认真研究境内外会计制度、税收政策及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建立境外企业定期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虽然大都规模较小,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却很多,在国民经济占有的比重很大。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原因,导致某些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制约性问题。在这背景下,想要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除了要在税收和财政方面给予帮助之外,引导中小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也十分重要。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能可以分为下面几点:首先,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制定的计划进行监督,并且监督所制定的计划是否能够有效的实施,同时也要监督企业在运转当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的行为。第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内部的活动核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也可以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合理监督,这样才能找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病,例如销售和采购等方面,从而对管理细节进行完善,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进行约束。最后一点,内部审计对企业整个的经济活动和工作进行有效参与,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整理,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公司各个部门进行考价,最终得以改善,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

1.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总的来看,我们国家中小企业的整体规模都不是很大,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可能同时负责很多的企业管理内容。由于公司的高层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足够的重视,这也就导致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中小企业即使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内部审计重视程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

2.企业缺乏独立进行审计的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人员结构也不是特别合理,很多企业甚至会出现一人兼任多职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还同时兼任其他部门负责人的情况,从而使得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完全发挥。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办公空间不是特别大,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一间办公室里,这样难免会建立起部门员工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得内审工作人员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无法保持足够的客观态度。

3.内部审计方法不合理

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是以审计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为主,同时还负责审查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以及财务的报销和审批等内容。这些审计的内容不但使得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职能互相混淆,同时也没有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应有的审计流程。如今的经济环境以及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都已经和以往大大不同,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审查以及帮助企业规避所面临的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职能所在。

4.企业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出现很多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一人多职的情况,这样一来也就无法保障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目前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审计知识培训,并且对于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

三、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内部结构形式。在某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之中,很多情况下是由单个管理者来负责企业各个方面的事务。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定位不清晰,没有一个专门的监督和检查部门,这些因素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受到管理结构制约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是对企业内部进行审计工作并且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但是受限于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问题,这也就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是由管理者直接进行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薪金配置或者职位调整都是直接由企业的管理者来进行决定。这样一来,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会受到这种管理结构的制约,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就无法保证客观性和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程度,也无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

3.企业审计部门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外部审计发展迅速,整个社会对其非常的重视。但是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约束那些已经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国有企业,却对于一些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缺乏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就没有对于内部审计要求的压力,从而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

1.加强核心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职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为了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就要求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中必须保证客观性和独立性。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在思想上就要对内部审计工作做到高度的重视,并且要逐渐从态度上加以转变,实现由让我来审,向我要来审的转变。

2.优化企业内部审计范围和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应该仅仅把工作职责定位在审计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销等工作方面,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以及企业的风险评估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对于这类的审计工作要敢于尝试,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促进审计工作的良好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技术方法方面也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学习,对于先进的技术方法要积极的学习和使用。在信息化技术基本普及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以及相关的操作平台,例如《审计之星》、《企业审计通》等,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的信息作为参考。

同时,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多的权利以及取消不必要的制约,把内部审计部门定位成一个独立的部门。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效果。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也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对于管理层的审计作用,这需要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给予很大的支持。同时,对于审计机构出现的问题也要即使的汇报和总结,保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3.培养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人员配置少的特点,所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相对来说要更高一些。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积极的培养和招募一些具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培训,使得这些工作人员更多的具备企业管理、财务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可以更加胜任审计方面的工作,也才能更加适合当今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4.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

首先,要把内部审计建立在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条文的基础上进行实施,这也是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完善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相关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具体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要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利用制度来监督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规程,从而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依照法律来进行管束,对于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管理,大幅度地加快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其次,要对内部审计的所有过程进行规范,从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把审计工作的计划总结、审计的相关档案、审计的质量测评以及对于人员各个方面的管理都建立一个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建立合理并且有效的联系,从而形成配合的效果,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系统,保证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系统可以在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中有效的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一点,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职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就必须保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的客观程度以及独立的程度。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正处于速发展过程中,但在人员的专业性上还是企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和工作职能的定位上都存在着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这就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能够帮助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使中小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它的作用和效果,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兵,刘力云,张立民等.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3,(10):83-88.

[2]张国伟,胡洁.对我国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2,(23):221-222,230.

[3]张庆龙.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3,(1):84-91.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的一些弊端越来越明显。该文通过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从近几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看,其重点已由单纯的财务审计,逐步向经营决策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领域拓展,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监督和参谋作用。我国内部审计近些年来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内部审计定位偏差,作用难以发挥。

内部审计定位的偏差主要表现为职能定位的偏差,其直接的影响是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发挥作用有限。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立审计机构是应主管部门要求;有些企业为了“上等级”、“装门面”,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企业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代表所有者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使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敬而远之,谈“审”色变,使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发挥“好管家”、“好帮手”的作用。

1.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内审监督缺乏钢性。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大体有五种形式:一是隶属于财会部门,受财务经理的领导;二是隶属于总经理(总裁),受总经理(总裁)领导;三是隶属于监事会,受监事领导;四是隶属于董事会,受董事会领导;五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其中以第二种形式居多,在这种形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审计过程及结果受重视程度的影响,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1.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人员老化、知识结构单

一、素质偏低是当今内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有三点,其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简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凑足内审人员了事,不配备专门人才,也不重视在岗人员的培训,致使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及业务素质的停滞不前;其二,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内审人员待遇偏低,使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内审人员转岗;其三,由于内审人员绝大部分是会计岗位转过来的,而会计人员大脑中的以数量化、理性化为核心的思想又带有僵硬的成分,不便于进行发散性思维,知识层面较单一。

1.4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层面上,使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审计程序上,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加大了审计风险。传统的详细审核方法成本很高,因此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只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被采用。近年来大量采用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又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往往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这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错。

1.5内部审计法律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从可操作性看,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都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2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2.1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企业技术、管理、观念不断创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其他部门及所属单位进行效益审计的双重作用,跟上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首要问题。

2.2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不仅要通晓财务知识,而且还要熟知经济、法律、金融、税收、统计及计算机等知识,更要加强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多元化,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2.3对内部审计的业务区域和审计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权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国家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则完全成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我国的内部审计职能的快速转变势在必行。

在审计过程中,为使审计事项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审计人员要注重审计方法的运用,一要把握全局,不存在漏项;二要突出重点,采取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同时,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充分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3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对策

3.1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3.1.1企业领导要重视。

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是政府干预下进行的,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内审机构的设置,企业要充分重视,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内部审计与企业效益真正联系起来。

3.1.2国家要给予支持并管理。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除要企业重视之外,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也应重视及承担起对内部审计体系的指导和监管责任,尽快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包括考核及选拔人才,规范内部审计师执业体系,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或参与制订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积极推广内部审计的新方法,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就内部审计工作中某些具体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3.1.3内部审计设置的形式多样。

为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机构设置上就必须体现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际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应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拿来主义”。

我国常见的企业形式有一般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互相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及采用合资、合作或联营方式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于一般大型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这样比较贴近管理层,有利于效益审计的实施;对于集团公司,宜用隶属于董事会的模式,以达到宏观控制、总体规划的效果;互相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及采用合资、合作或联营方式的企业,可相互派驻审计人员以堵塞管理中的漏洞;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由一人兼任,无论隶属于谁都无分别,也可设立总审计师,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2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为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可由“四师”组合配备,即由会计师(或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四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应在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问题上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和要求,选派具备一定思想政治素质、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审计表达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

3.3改进审计方法和程序。

随着管理的不断创新,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为更好地配合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应在原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中注入新的内容,如对债务人信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及因市价波动而招致的投资资本风险等保持关注,并及时提出预防风险的建议;审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提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审查评价财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程度,提出更有效使用资源的途径,并进行质量审计及经济合同审计,使内部审计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使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了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解决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3.4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建设。

国家审计署2003年5月出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6月1日起实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订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它们的颁布与施行使内部审计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但从内部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角度来看,这些还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我们应根据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先进和成功的经验、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

总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形势一方面向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树立风险导向审计意识,有助于约束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反过来,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堵塞管理中的漏洞,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加强、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凤英、颜凤英.浅析企业内部审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244-246.

[2]曾晓刚.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J].经济论坛,2004(2):71-72.

[3]全昌南.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初探[J].大庆社会科学,2005(3):38.

[4]李宁.对完善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3(3):49-52.

[5]陈娜,张淑慧.对提高审计质量的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79-81.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范文4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现公布《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自2004年8月30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企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其中主任委员应当由外部董事担任。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审计等机构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其他重要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子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组织或参与组织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子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子企业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

(十一)对本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二)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子企业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子企业;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子企业;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本企业及其子企业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有关权力机构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权或者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审计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计划,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5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被审计单位若对审计报告有异议且无法协调时,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应当将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一并报审计委员会协调处理;尚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应当将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一并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协调处理。

第二十五条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结论,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决定)。

对于报请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协调处理的审计报告,应当根据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决定)。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本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和审计委员会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意见,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重要子企业负责人及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其子企业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向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机构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结论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中央企业可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当下,我国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企业风险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早日实现企业的目标,我国各企业在风险管理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自身所建立的独立评价制度,又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项目考察与评价的工作,对企业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一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二是,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存在时滞性差异,会计在进行信息记录时的用时要多于经济业务的处理,少数的审计内容又是在事后审计的,二审计工作的用时又多于会计在进行记录信息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使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时滞性差异,进而企业内部的审计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特殊性,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属于企业中的职能部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无法自主选择工作,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二)主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一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抽样审计造成的误差概率、审计技术的手段存在缺陷、主观分析样本的规模与范围、以及样本的表现特点总结出的总体特点,并对此现象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做了相应的改进,因此,无论是主观的抽样还是客观的抽样在形式上都具有局限性,进而能够使内在的企业审计风险暴露出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二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企业的外部审计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科学化管理

为了减少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必须对其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内部建立相适应的经营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时确保科学化的管理,这些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

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属于各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种自律组织,其作用是各个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都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协会对其内容的传播都必须快速的进行,也应符合国际审计工作的要求。并且在加强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注重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为今后企业的内部工作创造一个新格局。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职责是,建立适合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制度,在制定审计计划与方案的时候,必须确保制度内容的严密性,在建立审计工作程序中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在对企业内部项目进行审核时必须确保其流程的准确性,并且在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工作中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在企业风险评估的理论中,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在企业未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有效的进行。财务的相关信息都符合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各企业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此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增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试,确保其自身都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其次对不同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最大化的使用资源;最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审核制度,并定期对所有相关的工作者进行考察,与此同时,对积极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若想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才能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审计手段与专业技术,依次减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第二,丰富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鼓舞审计人员与不同企业进行业务中的交流,培养审计人员的正确的工作理念,依次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存在于企业审计项目中,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人们也不用很畏惧,因为,人们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以及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风险来源的因素,以此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作者:李生强 单位:武警安徽省亳州市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05):156-157

[2]宋易霖,李玉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02(09):80-81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范文6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体现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具有独立财产权和责任的一种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前提条件.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要适应新的形势,以下几点是关键:一、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企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本单位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其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审计机构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地位就越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而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改组的,原有企业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已经不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代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进行探讨。目前,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按隶属关系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它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的职权主要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 监事会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没有经营管理权,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就难于实现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 2.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 这种组织模式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然而,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难于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这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 3.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任免总经理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这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以上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即着眼于如何挖掘企业增加利润和盈余的潜力和资源,注重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如何当好领导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同时,应搞好效益审计和其他各类审计的结合,更好地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 内部审计虽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但也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在核实财务会计资料真实、正确的基础上,展开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以企业的财务成果为基础,审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成果是否真实、准确,审查利润及其相关的经济指标,如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还可以对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据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挖掘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 总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意见,可以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乙.曰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权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国家作为纯粹的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益分配,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即进行决策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靠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执行情况与结果。 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控制,并进行定期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四、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人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审计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又为内部审计赋予了新的内容,给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职业在新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p#分页标题#e#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外,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目前.我国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多,真正接受过内部审计技术培训的内部审计人员就更少了,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人手,为此,我们应建立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样,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内部审计有压力,但有发展的潜力,只要好好把握,内部审计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国有企业 审计 6篇XX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