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征文稿 >

党员干部读书征文合辑

时间:2022-04-21 12:30:10 浏览量:

【篇一】

读一本好书,就像经历一场美妙的旅行,这趟旅行可以激发哲思,可以涤荡心灵,可以升华人生,也一定不负青春和成长。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在旅行中看书。在一段旅行中认真读完一本好书更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中低矮的上铺空间里,在窗外鲜花正开得娇艳的民宿阁楼空间里,在伴着处处蛙鸣蟋蟀低唱灯光点亮的空间里,书香浓郁,时光曼妙。

读一本好书,必有所得。但是要从一本好书中获得成长或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却要讲究一个“偶得”。当一口气读完一本内容精彩十足的书,除了那种酣畅淋漓之外,乍现的灵光往往更能让读者思想升华。有时候,在火车上放下手中的书,望一眼车窗外缠绵着青葱的山丘,回味一下书中的跌宕,意犹未尽中突然便能找到思想闪耀的光芒。有时候,在书桌上读完一段精彩的故事情节,走到窗前望一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冥冥中就能找到和书中人物故事的完美契合。

读一本好书,可以感受一段成长之旅。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学习是成长的营养品,也是必需品,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因为从小在山村长大,家里条件也不好,在父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导下,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凡是说到买书的事情,父亲也必然支持,拿着一本好书,便如获至宝。成长的路上,记忆最深的便是高尔基的《童年》,在这本书中,成长是一件充满“苦难”的事情,但在苦难中,总能找到那些不易被察觉但激奋人心的力量,那就是生生不息的坚强与希望。《童年》这本书,在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我在往后的时光里,不管面对任何困境,都能看到希望。回想起来,从《童年》到《我的大学》,我走过童年、青年,直到走进大学、走进社会,经历的成长便是始终心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希望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一本好书,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向上。“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能催人奋进的一段话,也是足以照亮整个青春的一段话。后来一口气读完这本励志经典,更能深深感受到,有的书,能让我们在迷茫时能找到方向,在懈怠时能打起精神,不甘平庸,鼓舞斗志,全力追求最向往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

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朋友,会在交流中慰藉心灵。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路坦荡,总会有崎岖坎坷,有很多时候,陪伴我们走过这些低谷的,就是书籍这样的“良师益友”。记得刚考上公务员的时候,告别了自己熟悉的专业,来到异乡工作,心中曾被迷茫和困惑一度占据。直到经历过梁家河之旅,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找到了这样一位“年轻朋友”,在对话中,我找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坚定,找到了再次前行的动力,从此为了那颗“初心”,蓄力前行,不再犹豫。

一本好书,一场旅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开启更多的“心灵之旅”!

【篇二】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优雅……我们即将迎来第24个世界读书日,作为党员干部,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当好表率、作好示范,带头加强读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读书学习成为人生永恒的追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对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读书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兴趣爱好那么简单,这是一种使命责任。古人云,“不积跬步,无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党员干部不能把读书当作工作任务,看成包袱,更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正所谓“学问之途,道路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书学习,勤学善思,在忙碌之余,徜徉于浩渺书海,真正享受读书学习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自觉加强读书学习,修身立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助力个人在新征程上成长成才,更好立足岗位为党尽责、为民造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读书学习是我们避免思想庸俗、本领退化的必然途径。对党员干部而言,克服精神懈怠,纾解本领恐慌,途径也只有崇尚读书和善于学习。读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虽然不可一步到位,但也绝不能等待、拖延、观望,而是要立说立行、时不我待,破除安于现状混日子、守着摊子不思进的陈腐思想,通过不懈的读书学习,养成日有所学、日有所进的良好习惯,做到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才能真正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做到知行合一,开拓视野和胸襟,让思想意识与时俱进,让知识储备适应发展,不断积蓄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为立足岗位奋斗拼搏提供不竭动力。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最好阶梯,读书学习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只有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方能品味人生百态,收获进退得失的智慧。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引领新时代读书学习新风尚,坚持在读书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增长履职本领,在自我锤炼中不断提升修养境界,自觉养成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灵魂里,融汇到日常言行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读书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一种时代责任。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加强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进步,也有利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篇三】

又是一年读书日,读书学习正当时。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各地的党员干部中又一次掀起了读书的热潮。“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说只是儒学者的观点,但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作用之大,从此可见一斑。那缕缕书香,是精神食粮,是进步阶梯,是医愚良药,是益友良师,更是为官执政者的“充电宝”“清醒剂”。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陶潜,读出别样的积极心态。党员干部们,有的平日里往往抱怨工作太辛苦,没有清闲的时候,但一到了像黄金周、小长假这样的假日,反而要携家带口到风景区去感受那另类的喧嚣,弄得平日里忙,假日更忙。此时,党员干部们,不妨从案牍文书中走出来,远离喧嚣,到好书的世界去畅游一番,或许收获的“心远地自偏”要比挤车等车堵车要大得多。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陈寿,读出古人对书的重视程度。我们不求在书中去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但可以从书中感受生活,领略情怀,陶冶性情,参悟人生……在平日的闲聊中,有的领导干部总是牢骚满腹,硬说没有时间去看书学习。这样的人忽略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的道理,一点都不去“挤”,那“时间”自然是出不来的。当“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境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朱熹,读出崭新的精神境界。徜徉书海,让书香浸润人生,聆听读书的声音,享受读书的快乐,让心灵在书香中徐徐穿行,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的教导进一步强调了党员干部读书的重要性。因此,读书既是精神世界的享受过程,也是领导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读书修德、付诸实践的“知行合一”的过程。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刘向,读出“善读”的多重含义。一是要有选择性的读对自己有利的“好书”;
二是读书要深得要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三是要持之以恒,甚至可以将书当作是自己生活的一份,活到老,读到老。领导干部们,完全可以不跟风,不逐流,挤点时间,让假日浸润“书香”,让人生充满智慧。去掉浮躁之气,精心读本好书,那精神境界就提升了,浩然之气就形成了,执政能力也就增强了。

德纳姆说:“书籍应有助于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获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欢乐,或便于运用。”是的,真正健康的书籍可以让人学到很多智慧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头脑变得灵活,思维变得敏捷,心灵变得真诚。在缕缕书香中,感受到的岂只是一个简单的“快乐”?那简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禅宗禅趣的崇高境界。每年的4·23读书日,可以作为一个促进读书风气形成的契机,强化读书学习的意识,让工作溢满书香,让书香浸润人生!

【篇四】

“民以耕读为事,士以气节相高。”耕读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耕以养生,读以明道”,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勤耕立命、善读修身。

“耕读”是一种躬耕敬业的勤恳姿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仅靠会议传达、文件下发,不深入基层、不交心谈心、不躬身践行是无法推动工作抓落实的,无法解民需、办民事、排民忧。只有躬身力行做好政策的传播者、民意的倾听者、工作的实践者,“蹲下去看蚂蚁”、“俯首甘为孺子牛”才能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求,才能把惠民政策落地实处,真心真意、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耕读”是一种敏学善思的行为方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矛盾和问题是变化发展的,按部就班、故步自封,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被事情被动地推着走。在工作中要打破“一亩三分田”的思维定式,围绕问题思考为什么,围绕履职思考做什么,围绕落地思考怎么做。深挖理论、广学知识、拓宽眼见,总结工作中的所学、所思、所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耕读”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风范。“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砥砺前行。奋斗是党员干部最厚重的底色,执着和坚守是最可贵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底线、扛得住压力,发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赢得“梅花扑鼻香”。

做新时代的“耕读者”,躬于行、善于思、持以恒,乐在其中、妙在其中、获在其中,乐此不疲。

【篇五】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单位准备开展“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人人善读书”的“书香机关”创建活动,倡导党员干部带头每月读一本书、每天写一段读书感言、每季度做一次读书分享交流。“自己手头上的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时间读书?”“现在哪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啊,还不如直接在手机上浏览新闻。”在接到活动通知后,有的干部如此说道。

诚然,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不仅要不折不扣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照顾好家庭生活,留给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的确不多。但也应看到,很多人在闲暇时,痴迷于“手机文化”,认为在手机上看看新闻、读读简报也是一种学习。不可否认,这种快餐文化对开阔视野有一定的作用,但信息量、厚重感、系统性远不如读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四时读书乐》中有言:“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党员干部应当把读书学习当做加强修养、提升境界的重要路径,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阅读中增长智慧、感悟人生、提升境界,用书香丰厚生命底色。

在书香中找寻初心。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主,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籍是记载和传承智慧的载体,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锤炼道德、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要求,领导干部“少一点应酬,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静能明志,静能生慧,静能致远。构建相对封闭的精神空间,打开单向开放的心灵城堡,与明君贤臣来一次超时空对话,与圣人先哲来一次心灵碰撞,收敛心神、放空思绪,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心临其境中体会古人“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的畅快与惬意,在静学深思中读懂古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志向与追求。

在书香中厚积底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读书是立身处世、为学从政的根本所在。“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到吹火照书的苏颋,再到长征途中仍然枕边堆放着书籍的毛主席,他们的事例无一不证明: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
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我们要有求知若渴的心态,但若一味的贪多求快,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看似博览群书,实则收获寥寥。要善于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避免思想空洞化、思维平面化、知识碎片化,要学会登高望远,不断提高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深刻洞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准确判断力,将书中的奥义领悟于胸、沉淀于心、融汇于脑,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做到融会贯通。

在书香中致知于行。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用书。通过读书学习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指导工作、促进发展。倘若学了不用,束之高阁,学到的知识就像一块蘸了水的海绵,挤一挤就干了,看不到任何成效,更谈不上善于学习。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把学习同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不断增强自身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推荐访问:党员干部 征文 读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