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辽宁专用)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2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必修4)

时间:2022-01-06 17:17:57 浏览量:

 1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反复品读吟诵,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诗词。

 1.字音辨识

 (1)公瑾(

 )

   (2)樯橹(

 )

 (3)酹江月(

 ) (4)纶巾(

 )

 答案 (1)jǐn (2)qiánɡ (3)lèi (4)ɡuān

 2.通假举要

 一尊还酹江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樽”,酒杯

 3.词语解释

 (1)樯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中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2)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3)(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4)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4.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②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③轻浮放荡。

 (2)多情应笑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答案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2)多愁善感。

 5.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6.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课外名句——苏轼名句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⑤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坛上,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上,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绘画上,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集有《东坡文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二、背景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写。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因见景顿生种种联想,借往事抒发感慨。

 三、文学常识

 豪放派

 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词句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

 其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词人打破传统柳词的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四、文化常识

 1.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文中的“赤壁”是词人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而后人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

 2.羽扇纶巾

 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着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

 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者的装束。

 文白对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

 eq \f(大江

  东

  去,

 浪淘,长江滚滚向东奔流而去,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波浪淘)

 eq \f(尽,千古风流

  人物。故

 垒 西边,人道是,,尽了多少杰出的英雄人物。旧时营垒的西边,有人说,那儿)

 eq \f( 三国 周郎

  赤壁。,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eq \b\lc\[\rc\(\a\vs4\al\co1(大江:长江。淘:冲洗。千古:,久远的年代。故垒:古时军))

 eq \b\lc\ \rc\ (\a\vs4\al\co1(队营垒的遗迹。三国:东汉以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周郎: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24岁))

 eq \b\lc\ \rc\](\a\vs4\al\co1(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eq \f(

 乱

 石

 穿 空,惊

  涛拍

 岸,,只见陡峭纷乱的石壁直插云霄,汹涌澎湃的巨浪拍打江岸,)

 eq \f(卷起千 堆

 雪。江山

 如画,一时

 多少,卷起无数堆雪白的浪花。江山壮美如画,一时间涌现了多少)

 eq \f(

 豪杰

 。,英雄豪杰角逐争雄。)eq \b\lc\[\rc\](\a\vs4\al\co1(涛:巨浪。拍岸:拍打,江岸。雪:比喻浪花。))

 eq \f(遥

 想 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与他,)

 eq \f( 雄姿

 英发。

 羽扇

 纶巾,谈笑间,,他姿容雄伟,英气勃发。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

 eq \f(

 樯橹灰飞烟灭。,曹军的战船便被烧得?烟焰蔽天,?灰飞烟灭。)eq \b\lc\[\rc\(\a\vs4\al\co1(遥想:远想。,小乔:乔公))

 eq \b\lc\ \rc\ (\a\vs4\al\co1(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英发:英气勃发。羽扇纶?ɡuān?,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

 eq \b\lc\ \rc\](\a\vs4\al\co1(瑜有儒将风度。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eq \f(故 国 神 游

  ,多情应笑我, 早 生,我神游于当年三国的古战场,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

 eq \f(

 华

 发。人生

  如 梦

 ,一尊,出花白的头发。人生在世犹如大梦一场,还是洒一杯)

 eq \f(还 酹 江

  月 。,酒祭献给江中伴我的明月吧。)eq \b\lc\[\rc\(\a\vs4\al\co1(故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神游:忘形))

 eq \b\lc\ \rc\(\a\vs4\al\co1(的神魂之游,这里指神游于古战场。华发:花白的头发。尊:,同“樽”,酒杯。酹?lèi?: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江月:))

 eq \b\lc\ \rc\](\a\vs4\al\co1(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有很多经典的诗词,都是在诗人最不幸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如陈子昂官场失意后写出的“念天地之悠悠”,岳飞被诬陷时向天长叹“潇潇雨歇,凭栏处”。诗人的不幸令人扼腕同情,然而诗人的不幸却造就了中国诗歌的繁荣灿烂,使后人如此幸运地看到了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句。一代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完成“东坡突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唱。

 下面是本词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

 请根据图中所概括的“写古迹”,将这首词写作思路后两部分的内容填入图中①②处。

 答案 ①赞周瑜 ②叹自己

 1.本词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赤壁美景,请赏析该句的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词精当。“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2)妙用比喻。“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3)角度多变,画面感强。这三句,有仰视之所见,有俯视之所得;有远景,有近景;有色彩,有涛声。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似乎都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当年“英雄人物”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3.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词人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4.赤壁之战中有许多英雄,词人为什么在词中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人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难以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2)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词人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在这样的对比中,词人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郁愤和感慨。

 鉴赏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由景及情,既有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又有对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未成的悲慨。

 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词人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词人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感情的一种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这两句貌似很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叹,是词人在被捕入狱后谪居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语。

 (观点二)苏轼一生以治国安天下为己任。即使在这样一个人生的低谷,他也并没有想要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观点三)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人生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情。它是词人将自己和周瑜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的人生的一种积极表现。

 (观点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它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词人入世、出世的矛盾心理,看似是“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

 情景交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了赤壁的景色,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纷乱的石壁直插云霄,汹涌澎湃的巨浪拍打江岸,卷起无数堆雪白浪花。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技巧点拨

 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它既表达情感,又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没有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要达到情景交融,至少需要两条:一是要触景生情;二是要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种情景交融的最大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之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迁移运用

 请用“夏夜”“星星”“灯火”等词语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日落西山,躺在竹床上仰望夜空,别有一番意境。你会看到,一轮弯弯的娥眉月挂在西天,繁星密布在苍穹,漫天亮晶晶的星星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突然,眼前出现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瞬间消失在银河里,留下孩子们好一会儿雀跃的欢笑声。

 喧哗声渐渐消逝,星空宁静起来,夜色显得更深了。

 小河边,青蛙开始“呱呱”地敲打起锣鼓,蟋蟀在草丛中“嗤嗤”地弹着琴弦,纺织娘也唱起了歌声。间或,从草丛中飞来一只萤火虫,像夜半路边挂起的一盏小灯笼,又像远处舞动的一点灯火,闪着亮光,飞过竹床,消逝在孩子们的眼前。不时,从河面吹来一阵阵凉风,拂过躺在竹床上孩子们的脸庞,夏夜顿时清凉,大自然恬静得醉人,你会真的希望此情此景在这一刻永远停滞……

 一、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运用示例 风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地,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了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二、课外素材

 史铁生:在死神眼下笑看生死

 史铁生21岁因冰雹冻雨,致双腿残疾,后来不幸又患上尿毒症。59年的生命历程,他近40年在轮椅病榻上度过。他的生命总徘徊于泥沼,踟蹰于低谷。坏掉的肾脏全靠透析维持。常年的透析,无穷尽的针刺,血管成了蚯蚓状,躯体犹如蜂窝。但残酷的病魔没磨灭其意志,困苦的生活未困顿其精神,史铁生不懈地读书、思考、写作,始终坚持、坚守、坚忍不拔。他说:“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和悲壮……从不屈中获得骄傲,从苦难里提取幸福,从虚无里创造意义。”有坚韧壮行,生命怎能不挺立挺拔?他达观到超脱。他指引人生路径:“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他在作品里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展现了他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义,这些或许都是他过往的经历留给他的精神财富。他曾表示:“对待生死我选择一种乐观的态度,让我如此幽默地看待生死还得感谢卓别林。”

 选材感言 史铁生命运的多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让他的身体像断了翅膀的鸟儿一样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他的生活好像永远在绝境里,而这个绝境总是这样无情。观其动,或视其静,无奈之下他心如止水,便宠辱不惊了,思想也在淡泊中致远了。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正是他把一切看轻看淡了,忘记了自我,才能去爱人类、爱世界。

 生命中的土地

 黄安详

 提及苏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在民族的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象竟是那么的遥远。

 贬居黄州的次年(1081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劳作生活。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坡”便以其朴实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近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苏轼当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象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诗人正准备薅锄杂草。“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诗人正释耒长叹,由衷地感慨耕作之不易。

 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不仅给诗人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以填饱他“不合时宜”的肚皮),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东坡》一诗是这样写的:“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地,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诗人的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清幽冷峻较之于豁达放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由要为苏轼赞叹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和更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毁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上消融殆尽。此时,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

 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岳麓之于朱熹、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读后启悟 文中“生命中的土地”既指生活中的土地,也指思想精神家园。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此,“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文章塑造了一位饱含深情、痛苦、绝望、愤怒、坚忍的苏轼形象,酣畅淋漓地抒发出作者对苏轼的崇敬和颂扬之情。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千古风流人物千古:久远的时代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樯,一种摇船的桨;橹,挂帆的桅杆

 答案 D

 解析 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露横江 B.千古风流人物

 C.多情应笑我 D.雄姿英发

 答案 D

 解析 A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B项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C项古义:多愁善感。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 B

 解析 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 D

 解析 李煜应属婉约词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纵观他的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③_________________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答案 (示例)①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②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③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6.请为苏轼拟写一则“最美词人奖”的颁奖辞。要求:可以适当引用词人的词句,突出词人生平及其诗词成就;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他饱读诗书,才华卓绝,既有“人有悲欢离合”的豁达,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既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也有“千里共婵娟”的柔情,更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深情。他饱经风霜,备尝世间苦难,却依旧为人生歌唱;他将诗意和生活完美地结合。为此,我们授予苏轼“最美词人奖”。

 解析 作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要引用词人的词句;二是要结合词人生平及诗词成就;三是语言需简明、得体,要符合颁奖辞的基本要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才会情不自禁地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答案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片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片则抒发了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答案 D

 解析 D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有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意: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9.该词上片着重写景,请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分析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巧选动态之景,表现了心中起伏奔涌的情感潮流。(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属于远望之景,总写大江东流的磅礴气势,并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向往之情。(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传神的动词写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象,“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出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三、课外阅读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从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两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两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了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答案 C

 解析 “喧闹和生机”错,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11.“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2)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

 (3)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4)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翁操①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②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④外三两弦。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词人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答案 C

 解析 “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错,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

 13.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醉翁操》的上片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一)古诗词思想感情题解题策略

 1.抓住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大体相同之处。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地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

 4.抓住景物的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现“乐情”,“哀景”则表现“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5.抓住典型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必须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如“古道”“落日”“冷雨”等多抒发凄凉、惆怅的感情,“清风”“明月”“花草”等多抒发闲情雅致,“登高”“凭栏”等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或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

 6.抓住注释

 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的内容作一表格: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推荐访问: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赤壁 怀古 辽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