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六篇

时间:2022-04-21 13:10:08 浏览量:

【篇一】

**,男,现年58周岁,**省气象局抽象服务中心职工,于2015年12月到**县**镇**村任第一书记,五个月以来,他坚持公开事务、公平处事,真心待民,用心做事,让自己深深的扎根到了这片贫瘠而可爱的土地上,老老少少的村民们都亲切的叫他“刀哥”。

扶贫规划是第一任务

驻村之初,刀哥刚扛起“精准扶贫”的责任,他就面临着贫困户精准识别、编制脱贫规划、申报小农水项目三项工作,都是费力还不讨好的“硬骨头”。

58岁的刀哥为了摸清情况,开始走家串户,他一边走访,一边把各户加入他的微信,在朋友圈内开通《刀哥播报》之《**最可爱的人》微信直播,他把了解到的情况发布到他的微信朋友圈,两个星期走下来,哪家穷哪家难,他心里有了数,村民们自己也有了比较。随后刀哥组织群众逐社再召开群众会,让群众自己来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对这次的评选结果,所有群众都服气了。连本地村干部都很难平衡的评比工作,就这样被刀哥解决了。

为了编制出科学的脱贫规划和小农水项目,刀哥在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走遍了**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将群众最急最需的,涉及到饮水、水利、道路、庭院、景区、改土、民居特色化、卫生站、阵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全部进行了合理规划。刀哥走访到每户贫困户家中,逐一了解他们的困难情况,按“五个一批”要求逐一分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家愿望,分户制定了户办脱贫项目,刀哥集中精力亲自编制的**村整体发展规划得到了县扶贫移民局的认可;
锣村小农水立项报告书,刀哥亲自操刀编制;
为了保证项目申报万无一失,他亲自上台参加了县水务局小农水立项的比选讲演,成功让小农水建设项目落户**村,今年就能实施。他还要逐户制定民居特色化的建设效果图,那是他谋划的**村未来发展的蓝图,要把**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富裕乡村。

乡村旅游是第一夙愿

如果说编写规划发展项目是扶贫的“规定动作”,是刀哥必须要完成好的,那在**村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刀哥的“大胆创新”,是他独具慧眼为**脱贫开出的良方。

要在**村发展起乡村旅游,一没有任何项目,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二对**村,对**镇的人们来说,在一个贫困的山村,发展旅游,这个想法超越了大家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刀哥“三步走”,真还请来了到**村旅游的人。

春节前,刀哥以“以购代捐”的形式,将**村存栏的200多只鸡鸭鹅,300多个蛋推销给了他的娘家,省气象局的职工,不仅让**村群众一下就挣到了代捐的23000多元现金,还用乡村里的生态养殖吊起了省城人们的味口。

春节过后,为凝聚村民,为迎接新春,刀哥举办了一场热闹的乡村厨艺大赛,通过这次比赛,让刀哥对**村的乡村特色菜有了谱;
他走家串户,逐户落实了游客住宿、餐饮。

随后,刀哥邀请到**县摄影家协会成员来**,请他们把**美景拍摄下来,他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把这些美景宣传出去。

在他的热情邀请下,**村迎接到了自己的客人,**人在刀哥的带领下,热情招待客,**的旅游开好了张。

刀哥还在规划着进一步发展好生态家禽养殖和观赏性经济林木栽种,他有信心把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产业。

带头作为凝聚第一责任

刀哥当上了村里的“第一书记”,任何工作他都带头亲力亲为,同时,他也明白,**村真正脱贫致富不能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还得建设起强力的**村两委班子,还得激发群众的热情,凝聚他们的力量。

刀哥为了让**村民尤其年轻村民及在外打工村民实时了解家乡建设发展动态,他建立起叫《**人》的微信群,得到**人们积极响应,群成员已经上百人,群里的成员虽然大多是外出务工的年轻村民,有了这个平台,他们虽然身在外,心都被吸引回了**。

全县吹响“精准扶贫,交通先行”的号角,**村把道路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头戏。刀哥与村委会成员一起及时学习县委建设交通的精神,领会到这次交通建设的要旨是发动群众。他提出“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口号,统一了村委班子成员的意见,随后立刻召开各社群众大会,向全村群众发出**村的道路由**村的群众自己动手修建的信号,得到全体群众的积极支持。

3月初,群众们在约定的时间,整齐的出现在了路边,他们用自觉的义务劳动,为道路硬化积极投工,响应和支持了刀哥和村委会的号召。七天时间完成了7公里村道路基的平整路面,清理路沟,清除杂草工作,路面平平整整,干干净净。

**村群众组建了自己施工队,刀哥代表村委会向村民借款18万元购买了设备和材料,自己搭建搅拌场,自己上路搞硬化。一期工程,**村2社至5社北山公路1.7公里道路硬化现已完成,目前,二期双电杆(小地名)至他山石(小地名)4.3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正在筹备。

【篇二】

**,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9年11月出生,**县政府系统工会主任,现任**县**镇三会村第一书记。(个人资料)2002年9月参加工作,任**镇党政办科员;
2003年9月至今,在县政府办公室(督查室)工作,历任科员、股长、党组成员,期间,2005年至2008年在省委党校公共管理研究生班结业。2012年4月,任县政府办党组成员、县政府系统工会主任;
2015年5月,兼任县涉建信访攻坚队支部书记;
2015年8月,任**镇三会村第一书记;
2016年2月,挂职**镇党委委员。这是他13年后再次回到**镇工作。**表现优秀,自2004年起,每年均获得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表彰奖励。

一、争取做沈浩事业的追随者

(一)情感上以群众为重,担当好公仆、儿了、父亲、丈夫角色。我岳母早年因癌症2次治疗无效去逝;
我自己母亲眼睛高度近视,单肾切除,独居农村;
儿才2岁,由两位74岁的老父亲照顾,我怕照顾不了家庭和娃儿。另一方面,我年龄本来就大了(36岁),一当就是2年,可能会耽搁前程。但必须以困难群众为重,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三会村周末都经常有事,我就寓工作于娱乐和生活中,把儿子带到村上工地看他最喜欢看的挖挖机。

(二)工作上以统筹协调为主,处理好与村两委、乡镇、派出单位关系。一是认真处理好与村两委及干部的关系,做到统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依靠不依赖。当好村支书的“政委”。二是认真处理好与镇党、政府的关系,镇党委是第一书记的直接领导,重大事项随时向镇党委汇报。三是认真处理好与派出单位关系,积极寻求派出单位支持。

(三)作风上以担当务实为先,及早驻村大胆工作。提前自行打摩的前往村上与村组干部见面,在村民梅中培家中住下,基本每周在村工作和生活6天5夜,自己煮便餐或吃“百家饭”。认真走访、调研,大胆向领导提出参考建议。

二、争取做联系群众的贴心人

努力融入农村农民,采用“随机”方式到组入户走访了解情况、联系民心。既不刻意为了走访而走访,也不刻意区别对待一般户和贫困户,有时是办事路过某户,有时是群众坐“顺风车”,以不刻意的方式不经意地融入了群众。不高高在上,不自以为官,时不时地主动到村组干部和群众家去要顿饭吃,一位12年以来都没有参加组织活动和群众会议的老党员,也再次融入到组织中来。落实百姓诉求扯红条办理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尽量不让群众等,当铺设了一组戚老婆婆入户过沟涵管后,70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的,从衣怀深处,摸出一包三元钱的“天下秀”硬塞给我,我本不抽烟,但我收入下了这包我见过的最珍贵的烟,老人家捂嘴哈哈大笑。

三、争取做基层党建的主抓人

(一)强化责任压实。根据两委成员具本情况,划分了工作责任。推行周责任清单办理和周工作交流通报会制度,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考核。

(二)加强教育引导。重大工作,召开党员大会和支部会研究,让干部感到责任、光荣和被尊重。自当到村任第一书记起,多次召开党员学习会,学习《党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等;
认真开展组织生活,真刀真枪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渐树立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向党员寄发了《党员尽责任尽义务告诫函》。推进基层民主进程,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群众会,让群众自知、自议、自定自己的事,鼓励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三)增进交流团结。抓住一切机会进组入户走访,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说出来的情况、谈出来的思想、给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让干部群众服气。重大事情一起商量。从自己第一书记经费中拿出9000元,用于对村组干部的补助。关心干部工作环境,增设了电脑、烤火炉、煮水器等。做好与在职干部的日常生活交流,适当地寓工作于生活之中。

(四)推进班子优化。推行党员精英化,干部年职业化、年轻化。今年,我们培养了10名优秀青年、4名入党积极分子和7名跟班学习后备干部。切实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大力反腐倡廉,推进有责任扶贫。

四、争做具体问题的解决人

由于村在任老干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导致的群众不信任的不足,我主动介入对重难矛盾问题的协调处理。在水库整治中,群众反映过去修水库时占用了他们数目不少的土地,当年算了账,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兑现。我说我们立马解决,群众说,几十年都说解决,但就是只打雷不下雨,少骗他们,这次如果不解决,就不准施工。旧问题重新提了出来。在部分的群众的心里,“村组干部”就是“不算数”的代名词。直面过去问题,我请村组老干部、当事群众、水务管理站负责人等参加,搞清了来龙去脉、是非曲直。坚持欠账不赖账、不让老百姓等的原则,立即由用水户协会从镇财政预支费用先行补偿了老百姓,由用水户协会将来从用水收益中予以偿还。当事群众没有想到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么快就拿到了现钱,群众说“终于算了一次数”,干部也终于在群众面前硬了一次腰。另一方面保证了水库整治有序推进。不躲避,不拖磨,还主导调解了赵延松与张国平土地流转、沈治银房屋拆除、王显德与魏德云土地纠纷、村委会临时停车场用地等矛盾问题。现在,个别群众有纠纷,点名要我去调解。

五、争做脱贫攻坚的战斗者

苦不苦,看贫困群众。三会村六组河下的何元芳,今年84岁了,有4个儿子,老大先她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
老二60岁,是个独人,住**敬老院;
老三患癌症;
老四是个健全人,40岁了,但因为穷,老婆不辞而别,一个人在外打工。何元芳老人一个人住在那偏僻的深沟里,有一次,被豹子咬住了腿,幸好附近的人赶到,才保住了性命。上次,麻书记、沙县长去看她时,给她送去了鸡蛋面,她不吃,只是时而痴笑,时而流泪,旁边的人说她吃素,其实,她是长期不吃肉,已经吃不来油荤了。我以前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有了儿子后,如果儿子稍有感冒咳嗽,我就心如刀绞,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她作为一个老年人,看着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家庭,是这样一个样子,真不知道,她这辈子是怎么活过来的。

累不累,看劳动农民。去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因为有事,六点就往县城赶,60岁而且肝硬化十多年的潘洪明已经在公路上铑树了,寒冷的冬天,已是满脸汗水。因为开得快,瘦骨嶙峋的他,吓我一大跳。要说累,他们才是真的累。

在三会村第一书记岗位上,他感觉责任重大,有一些压力,但他说,“不能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篇三】

2015年8月31日,省科技厅选派**为**市**县**镇**村第一书记。说实话,从省城深入到一个离家六个小时车程以外的乡村工作两年,于谁都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但当他到了**村后,发现那里淳朴勤劳的群众仍有很多处于贫困中时,机关干部的良知和共产党员的责任,使他下定决心毅然入驻,并立下誓言,“一定在**村把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实现好。”

引领发展,建强基层堡垒

既然下村当书记,第一要务就是要建强基层组织,筑牢引领脱贫奔康的坚强堡垒。到村的第一周,**先到村“两委”班子成员家中进行走访,向他们讨教农村工作方法,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这个第一书记是来和他们一起谋发展的,不是来“夺权”的。到村了解实情后,**多次返回原单位,协调解决帮扶资金,维修改善村活动阵地,添置配齐了办公设备,规范制度上墙。为解决村“两委”能人难留的问题,**和“两委”班子想尽办法“回引”能人,动员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2015年,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先后充实5名回乡创业人士、致富能手进村“两委”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们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制定并落实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村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等制度,督促全体村社干部务实履职。

扶智先行,激发群众创业

**村山高坡陡,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用了近半个月时间才把27户贫困户走访完,每到一户,**都积极宣传当前的好政策,耐心倾听他们的发展意愿,掌握老百姓最需要解决什么、最盼望实现什么,树立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5个月以来,**跟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20余次,先后3次组织种养殖户及村民代表到省内先进种养殖基地参观学习,邀请当地致富典型讲经验、聘请省内涉农科研单位、高校以及种养殖企业一线专家教授到村讲技术.....几个月来,**村老乡们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一说开会,村里不分男女老幼齐刷刷地挤满整个村委会;
要修路,大家投工投劳不分彼此;
改电改水修路,80多岁的老大爷在杵着拐杖给施工队送开水。人心齐,泰山移,看到乡亲们的这股子干劲,更增添了**的信心。

因村施策,把握第一要务

**村的积贫积弱,源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居环境差,村内无产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比例很高。5个月来,**把拟制发展规划、筹措发展资金、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改造(农房改造)、发展种养殖产业、壮大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筹措资金,争到实处。5个月来,经过多方努力,**村发展资金筹措得到了省科技厅、省级相关部门以及县级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已筹措到位1039万元。二是制定规划,定到实处。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邀请到四川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院的专家教授赴**村实地考察,组织村民座谈,帮助指导确立发展目标、厘清发展思路、制定了《**县**镇**村脱贫奔小康发展规划》。三是改电改水修路,干到实处。主动争取省级、县级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现已新修村道路11.6公里,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同时解决了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四是新上项目,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产业,争取养殖产业发展资金120万元,并成功引进大恒肉鸡、金陵黑鸡、天府肉羊、高产黑山羊等4个新品种,采用大学(科研单位)+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县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契机,将畜禽养殖作为示范项目。五是传授技术,教到实处。争取到培训项目资金40万元,已开设3期专题培训班,邀请省涉农高校和科研单位及相关部门一线专家授课培训种养殖能手及外出务工人员180名,并为所有参培人员免费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

短短5个月的帮扶工作,**村的脱贫致富蓝图已绘成、电通了、路通了、水来了、致富项目启动了、村容村貌正在发生改变,帮扶成果初步显现。**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精准扶贫大政策的指引下,在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脱贫奔康既定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篇四】

**,男,现年45岁,四川阆中人,中共党员。**市天然气工业园区管委会副调研员,现任苍溪县元坝镇党委委员、平寨村第一书记。

**到村工作8个多月以来,真心付出,真情帮扶,积极作为。协调中石油川庆物探公司,为群众打深水井45口,解决了大部分困难群众人畜饮水问题。协调苍溪县林业局项目补助资金4万元,发动群众种植良种核桃300亩。完成村c级危房改造39户,5000多平方米。协调帮扶单位出资5.25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增收产业。协助元坝镇党委政府,搞好第一书记的管理,以身作则,当好标杆。以村为家,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敢于担当,积极化解处理各种矛盾,培育新风正气。大力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改造维修村委会300平米。注重培养年轻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率先启动精准脱贫党员示范项目1个,最大限度发挥党建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认可。**脱贫攻坚的事迹受到**电视台,**日报、**新闻网、苍溪电视台等媒体关注,被推选为“**市最美第一书记”候选人。

真情问贫,找准穷根

2015年9月份,**到村工作后,急切想知道乡亲们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为什么穷。8月的天气,骄阳似火。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挨家挨户与群众座谈。贫困群众知道是新来的第一书记,又是市上派来的,顾虑较多。怕说错话了,有什么影响;
有的感到自己穷,说不起话,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困难和要求。他总是主动介绍自己曾经也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大家是兄弟姊妹,引导群众真实介绍自家的情况,贫困原因,想法打算等。有些贫困农户,讲到自己的难处,伤心落泪,他也声音哽咽,不住地劝说群众要相信党、树立信心,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直到群众情绪好转,他才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向下一家。

经过连续10天的摸底,他共走访贫困户35户90余人次,一般农户10户,30余人次,党员12人,搜集意见建议30多条。利用院坝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开展“三讲一议”活动6次,积极为群众宣讲党的精准脱贫政策,帮助群众树立脱贫奔康的信心。通过广泛的座谈了解,也找准了平寨村的“穷根”。这就是:旱山村,严重缺水、基本看天吃饭;
交通不便,产业缺乏,没有增收门路;
老弱病残,劳力缺乏,因病致贫普遍。

实干苦干,向穷开战

缺水就打井,吃饭不看天。平寨村是苍溪县有名的旱山村,回想起入户调查时看到群众在烈日下背水做饭的情景,他时常辗转难眠。他下定决心:“要想不看天吃饭,就向地下找水”。他跑遍市县多家部门没有争取到打井项目后,又向天然气管委会主要领导汇报情况,请他们想办法。管委会立即向中石油川庆物探一分公司求援。最终,在管委会和人行苍溪县支行两家帮扶单位的积极协调下,川庆物探一分公司同意出动人员、设备无偿为平寨村群众找水打井。在整个打井期间,他和打井队员同吃同住,一起抬机器搬设备,协调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打井队员深受感动,决心再苦再累也要为平寨村群众打出致富井。经过打井队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共钻井45口,出水32口,平均深度25米,彻底解决了平寨村群众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这是他到平寨村工作仅仅2个月拔去的第一个“穷根”,使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大增。

引来大业主,种上致富树。在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平寨村确定了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宣传动员群众,他苦口婆心,争取项目资金,他不厌其烦。在引进产业大户时,他把苍溪县核桃产业大户杨玖强请到平寨村实地查看核桃种植片区。老总一听只有200多亩,打起了退堂鼓。由于事前准备充分,他从容不迫,科学详细介绍平寨村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老板被他的热情、真诚和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感动了,在种苗经费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当场同意与平寨村签订核桃种植和购销合同,所有种植户加入旗下“苍溪县玖强核桃专业合作社”。由于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群众种植热情十分高涨。截止2016年1月1日,平寨村完成首批栽种良种核桃300亩,贫困户种植面积平均达到2亩以上,他共协调产业项目资金4万元。

多方去协调,脱贫路更宽。平寨村由于远离城镇,交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要想富,先修路,要致富,修塘库。8.1公里的村组路,晴天不通车,雨天不走人;
12口山坪塘,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作为第一书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春节刚过,他就成了县交通局、水利局、扶贫移民局、建设局、组织部等单位和部门的常客,送报告,见领导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上级单位为平寨村共规划落实了370万元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建设通村联组道路7.15公里,改造维修山坪塘6口,确定首批异地搬迁户4户,14人。县委组织部领导多次到平寨村指导精准脱贫工作,帮助协调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5万元。群众知道有这么多项目、资金即将进村,重新燃起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第一书记和村组干部工作更加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家发展产业,平寨村正逐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对此,他深有感触,脱贫攻坚,他不是孤军作战,而是全员奋战。

愧歉小家,奉献大家

去年以来,他离开中风偏瘫的母亲、温暖幸福的家庭,来到离家140余公里的平寨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对他的小家是有愧歉的。过去25年,为了部队工作,他远离父母妻儿,背着背包走天涯,没有好好陪过他们。现在转业了,原想可以回到他们身边,尽一下孝心,陪一下妻子女儿,但是组织上又安排到村上工作,周一出门,周五回家,基本上又是两地分居的生活。

当他住在阴暗潮湿、墙皮斑驳的单身宿舍里,喝着发黄的自来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新兵连,那可是他人生最艰苦最刻骨铭心的阶段,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锻造阶段。好几次,半夜里被蚊虫叮醒的他,后悔起自己当时对组织的“激情承诺”。但是当他回想起平寨村群众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时,又是那么的不能释怀,最后还是咬紧牙关,一个字“干”。

每到周末,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的时候,看着病床上的母亲,忙碌的妻子,学习任务繁重的女儿,他总是想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也时常在想:曾经作为一名团职军官,习惯了车来车往;
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习惯了城市的美好舒适。现在作为党最基层组织的第一书记,官越当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
从城市到农村,从军官到村官,在平寨村这块目前还贫瘠的土地上,他把自己的梦想栽种下去,收获的必将是丰盛的精神果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曾经的战士,他又回到了新的战场。

【篇五】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承担组织重托,肩负百姓期待,不敢有丝毫懈怠。”**是**县委农办一名普通的干部,2017年3月18日被选派到**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那天起这句话便被他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切实抓好**村党支部建设

在定点包扶工作中,**同志注重协助乡党委做好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他与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一道经常到村干部、党员家中,与他们促膝交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经常列席村干部会议和党员会议,帮助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并帮助举办党员培训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一年来,**村干部党员的精神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年又有2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5月,刚到村时,**村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污水横流,**同志与工作组成员一起,在行业办领导的支持下又为村里争取了5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分别兴建了后曹至**1550米柏油路;
污水处理设施一座;
污水管网1380米;
坑塘治理两处2340平方米;
桥涵两座;
排水沟260米;
便民服务中心一座;
农户的立体面改造70户;
困难群众“七改”9户;
大大的改善了**村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2017年6月又为**村家河王自然村村内道路和东曹自然村村内道路争取来项目,分别新建道路1710米、1550米,为邻近村民的生产生活、过往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17年9月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为**村7个自然村共安装了32盏太阳能电灯,一改**村到晚上就黑漆漆的面貌,增加了农户安全感。

2018年1月东曹和山庄两个自然村的水塔因老旧废弃,村民吃水成了问题,60岁的贫困户佘运兰唯一的儿子在南方打工,自己不仅身患残疾,还有长期慢性病,从一里外的地方提水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至少每两天都要去给佘运兰提一次水,**笑着说:只要一天自来水不到家,我就一直帮您提水!其他村民看到了都说佘运兰幸福,认了个“干儿子”。目前**村东曹、山庄安全饮水工程已在施工中

另外,考虑到村里文化设施落后的现状,积极与文化局对接,争取到了图书800册,为**村组建了一个农家书屋,为大家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实现智力扶贫提供了便利。

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定点扶贫村**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同志在驻村期间和工作组成员一起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收成、水渠修建和果蔬种植等情况;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疾苦,悉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经常与村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奔走于县、乡各级政府部门之间,争取各项扶贫建设资金,协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全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与民同忧,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事带头,事事抢着干。他坚持把驻点村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驻点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驻点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他严于律己,生活淳朴节约,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他不辞辛苦,与村干部一起广泛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最近,村里的曹书合老人却犯了愁,小孙女曹蕊从外地转学到**镇中,学籍和教育补贴成了“麻烦事”,**同志得知后,先是到镇政府了解相关政策,随后带着老曹到镇农办开具证明,然后到**镇中找到校长梳理解决实际问题,目**蕊的学籍也转过来了,在八年级五班上课,一年1250元的教育补贴也拿到手了,老曹乐开了花!东曹的曹兴川家的房子年久失修的房子根基不稳了,他帮助搬家;
竹园的刘小琴腿摔骨折了,他帮助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手续(政府为贫困户购买的保险);
山庄的杨付生爱人病情重需要转院,开具转诊证明,他早上7点到医院排队开证明;
有的农户上了岁数不会用存折取钱,他带着农户到镇上去取钱;
今年七八月份的雨水较大,有的农户家里进了水,他冲到一线帮助农户疏通水道......他在他的第二故乡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说:只有实实在在的把群众的难题解决了,群众才会对你有满意度!

访贫问寒送温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民间

“朋友们,你们好!北风呼啸、大雪飞舞,在寒冷的冬季,**村有一群贫困群众因为缺衣少被在寒冷的黑夜里瑟瑟发抖,他们正在为如何熬过凄冷的冬日而焦虑叹息。为此我们想组织开展‘献一份爱心,换一个暖冬’活动......”这是**同志向单位同事发出的倡议书,本次活动共捐献衣物100余件,十多户农户感受到关爱。

2017年和2018年春节前夕,**县县委农办组织了一年一次的春节慰问活动。在农办王清钦主任的带领下,单位全体工作人员一起赶赴**镇**村,对贫困户、老党员、五保户等进行了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单位领导不仅将慰问金送到每一户慰问对象手中,还亲切地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添了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篇六】

**是**省**市市委理论讲师团副团长,作为派驻对口扶贫帮扶村长****镇二厂村的扶贫“第一书记”,一年多以来,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下情上达,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精准第一,实干第一,发展第一”要求,扑下身子常驻村里,埋头苦干精准帮扶,走户串巷做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使二厂村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厂村位于长**城东南部,距县城12.5公里,全村168户717人,有四个村民小组,地形主要以山沟为主,其中耕地面积2120亩,人均3.37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种植、苹果、劳务输出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是**镇33个村的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54户贫困户161人,因病致贫10户,因残致贫4户,缺资金致贫30户,缺劳动力致贫5户,缺技术致贫5户。

从2015年7月起,市委宣传部**同志作为市委委派的扶贫“第一书记”走马上任二厂村,开始了他扶贫工作的破冰之旅。

**在村里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引着贫困村民期望的目光。“原先守着几亩薄田种果子,不晓得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建卡贫困户王军军的话反映了村里贫困户的普遍想法。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脑海中。二厂村地形以山沟为主,靠农户通过传统手段自己种植包谷、苹果等农作物只能解决口粮问题,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路线,脱贫致富只是镜中月、水中花。空谈误事、实干兴村,为此,他把目光盯在了扶贫产业发展上。

只有发展产业路子,才能让老百姓看到脱贫的希望。**和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全村特点,将企业引进二厂。**协调各方关系将驴厂建在二厂,走户串巷多次动员我村贫困户养驴,刚开始多数贫困户骂骂咧咧死活不同意养驴,前怕狼后怕虎,还有贫困户当着**的面抱怨“驴不适应本地环境,会出现水土不服,早晚会死光”,**不厌其烦、费尽口舌给贫困户做工作,经历千难万险最终使二厂村53户贫困户皆同意养驴。**为驴厂付出了所有精力,一心一意养驴,全心全意要让贫困户脱贫。

驴厂占地面积8亩,建厂房800平方米,驴棚搭建800平方米,道路硬化200米,水电设施齐全,肉驴活动场地800平方米米,围栏400米,建办公室,员工休息室3间,购驴苗174头,购买铡草机配套设施1台、打包机一台,共耗资200多万元。

二厂村驴厂能有今天的成绩,多亏**的坚持和努力。今年年底给二厂村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今年实现二厂村53户贫困户161人全部脱贫。

“扶贫工作是一场持久战。经过的一年多驻村扶贫,对扶贫工作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现在每天只想怎样去发展产业、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能为村里办点实事,我真的很自豪”“憧憬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成为小康村,这中间有我的汗水,会感到人生很有意义”这是**内心的想法。

**平易近人,对待村民热情豪爽,没有官架子,说话铿锵有力,办事雷厉风行,比如,他为二厂村2组贫困户李志贤家粉刷墙壁,送炭送取暖炉,共花费3000多元,给刘兴瑞家安装自来水共花费1500多元。每次开贫困户会议时**总会说“谁家有困难就跟我说......”如今,**走在村道上,随时都会听到村民热情的招呼声。

2015年7月至今,在他的帮助下,二厂村村实现了水、电、路全通,村民的吃、住、行需求无忧。他与村干部一道日夜思考,如何把驴厂建设的更好,如何让驴给二厂村贫困户及全体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县包扶部门及镇政府领导共同思考勾画蓝图,下一步打算就是建草场、有机肥瓜果采摘、有机蔬菜温室大棚、无公害蔬菜采摘为一体的观赏休闲农场。以文化宣传和自强理念引领村民,达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目的。他走家串户,开展座谈,动员鼓劲,转变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落后观念。“现在,村民逐渐重视自身思想认识的提升,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意识到脱贫最终还需依靠自主生产、自主发展来实现。现在村干部和贫困户的劲头都很足!”。

“用心干,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认真干,就能把事情干好。服务精准扶贫,路径不能有偏差,思路要不断深化,不脱贫就不撤离。”**如是说。

推荐访问:事迹 第一书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