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10篇

时间:2022-11-15 16:15:09 浏览量:

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10篇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开展依法治校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10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10篇

篇一: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开展依法治校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巩固四五普法成果以市五五普法实施规划为基础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方案范文

  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方案范文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方案。当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通常我们需要先写多份工作方案以便领导参考决策,那么如何把工作方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方案1在全国“五五”普法期间,为贯彻依法治教方针,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及我区有关《涪城区教文体局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明确青少年学生普法工作的目标与重点,按照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材、课程、师资和经费和“四落实”要求,建立全面而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不断丰富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开展依法治校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巩固“四五普法”成果,以市“五五普法”实施规划为基础,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二、基本原则依法治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维护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

  三、依法治校工作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1、总体目标我校依法治校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将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行政管理法制化、廉政建设制度化、监督机制完善化。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得到普遍加强,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2、主要任务(1)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学习宣传、动员大会、专题讲座、学习园地、办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学习宣传,努力使各项教育法规入心入脑,人人明白,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教职员工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广大师生的知法、守法意识,为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环境。(2)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对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区别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把其纳入正常教学轨道。要坚持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做到学校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3)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基本知识及教育专业法,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把法制教育纳入广大教师的必修课,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学习方式,使教师具备一定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4)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不仅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依法治校的意识,逐步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保证国家教育方向、方针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努力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及学校管理中涉及的其他法律知识,从而能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学校实际工作,管理各项事务,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5)健立健全各项制度,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常规制度建设。学校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准则,依照我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完善教师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后勤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和校风校貌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已制订的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学法、知法、守法考评办法,做到责、权、利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学校议事决策制度。学校要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程序制订对重大事项决定和处理的个人说了算,以权代法的弊端。逐步建立学校内部申诉制度。学校对教师、学生或职员因对学校作出的有关处理而提起的申诉案件,要根据申诉制度及时受理,并按程序处理,做到公开公正执法。(6)加强校纪校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管理。要依照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同时,对教师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情况进行考核,从“德、能、勤、绩”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职工,依法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中不负责任、体罚学生,不依法施教、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要依照法纪及时给予处理。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按照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校纪校风的.教育。通过抓典型、树新风、学先进等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的举止行为和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管理活动,提高学生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方案、学科和计划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和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进行补课。规范考试制度,严格控制考试科目、次数、难度和范围,限制过多的学科竞赛活动,减轻学生和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规范收费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学校公开、公示收费项目、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办法和收费票据,严禁随意增加收费项目和变动收费标准,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7)加强民主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支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实验和参加学术团体。依法保护学生的一切合法权益。学校努力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休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得歧视品德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披露学生个人隐私,不得隐慝、毁弃学生信件。要依法维护学校的一切合法权益。维护好房产、地产、教学设备和其他财产,当学校财产受到侵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师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校要协同有关部门努力进行维护。(8)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优化育人环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治安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制。学校保卫要加大管理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治安联防工作,严防治安案件和灾害事故的发生。严格门卫、校园管理制度。以广泛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严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为了切实强化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依法治校工作小组工作人员由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工会,年级组主要人员组成:把依法治校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做到主要领导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切实把依法治校工作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加强以法治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一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素质,采取多种办法和途径,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二是加强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严明执法纪律,切实强化监督,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五、接受监督,密切联系群众。要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领导部门的监督,严格履行职责,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和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答

  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受理群众的投诉、控告对检举行政执法中违法违纪案件的有功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方案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xx省教育厅印发的《xx省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的精神,树立依法治校的先进典型,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教的水平,现决定在全市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学校)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

  一、指导思想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和谐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创建对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工作处,具体负责指导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考评等工作。各区教育局和学校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三、考评内容(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情况。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依法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

  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情况。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群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情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学校教师、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情况。依法建立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中小学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情况。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情况。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七)法制宣传教育成效。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八)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情况。学校党政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

  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

  四、考评标准为保证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质量,促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市教育局结合我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标准、宽严适当、分项测评、综合考评”的原则,把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具体化,制定“xx市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标准”(以下简称《考评标准》),作为学校自评申报、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考评确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依据。《考评标准》设置的一级指标有10项,即领导依法办学、学校章程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定、办学行为规范、安全管理规范、法制教育制度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教师权益得到保障、学生权益得到保障、学校权益得到维护、依法治校成效显著。一级指标划分成若干个2级指标,形成完整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标准》目标价值是:形成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增强被考评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的依法治校的理念,推动学校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按照《考评标准》设置的指标,经过学校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初评,受评学校按照获得的分数可以分成a、b、c、d四个等级。a级:总评100-90分,具备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b级:89-80分,具备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c级79-70分,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d级69分以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五、考评程序1.具备申报条件的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可向区教育局申报。2.区教育局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对申报学校组织初评,对初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3-5所学校。推荐材料应包

  括:(1)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考评得分表(按《考评标准》学校自评

  与区评得分);(2)区教育局的推荐报告,包括区教育局的初评意见,申报学校依

  法治校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一式2份)。3.具备申报条件的市属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

  《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为a级的,可向市教育局申报。申报材料包括: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评估得分表(一式2份)。

  4.区教育局、市属学校于20xx年10月底前分别向市教育局报送推荐材料和申报材料。市教育局于20xx年11月底前组织专家组分组按照《考评标准》对申报学校进行复评。

  5.经专家组评估达到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标准的学校,由市教育局命名,授予“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20xx年首批评定20所左右。

  6.在评定的“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市教育局择优若干所学校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xx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六、考评办法1.查阅近三年来学校依法治校有关资料。2.召开学校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3.设计依法治校有关问题的问卷进行调查并予以统计。4.考评时,考评组对二级指标分值可以进行细化,按照不同的二级指标分值要求,可以细化成0.5、1、1.5、2、2.5、3、3.5、4等分值栏。七、有关要求1.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列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和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依法治校的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全

  面开展,普遍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2.申报学校要认真学习《若干意见》、《通知》、《xx省中小学

  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成立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总体规划、活动方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3.申报学校应按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标准》的基本要求准备2003年1月以来的相关资料。

  4.凡申报学校或者具备授予市级以上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经市教育局调查属实的,取消申报资格或依法治校示范校资格:

  (1)学校级教职工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职务犯罪的;(2)学校管理制度与依法治校基本要求相违背,办学活动、管理秩序混乱造成较大影响,或者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3)发生严重侵害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校内或者校外造成较大影响的;(4)发生应当由学校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安全和学生伤害事故的;(5)以虚假材料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得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的。5.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每两年评定一次;同时对已评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取消“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复查合格的,继续保留“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对特别突出的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教育局将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6.在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推荐考评中要坚持标准,宁缺毋滥。7.各区教育局可按“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评定本区依法治校示范校。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方案3一、目标:增强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水平,运用法律手段调整、

  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关系、新情况和新问题,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法律文书依据1、《教育法》。2、《义务教育法》。3、《教师法》。4、《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三、建立组织,明确职责为提高我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决定建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四、各组工作职责1、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制度》,学校会同学校工会共同讨论制定,教代会通过,报教育局审定后执行,合法、公正、公开。(2)、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3)、全面负责学校依法治校实施工作,每周研究工作一次。(4)、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5)、宣传、落实、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2、法制教育工作小组。(1)、结合教育系统普法教育活动,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2)、负责社区、家庭的协调、联系,定期听取意见,保证法制教育的普及。(3)、学法用法的工作总结。3、师生校内申诉处理小组。(1)、宣传、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2)、受理、处理师生校内申诉案件。

  (3)、以书面形式宣布处理决定。4、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1)、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2)、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制度化、规范化。(3)、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预警制度,努力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4)、做好应急处理,负责向上级报告。依法治校是当今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迫切要求,我校把依法治校作为办学理念,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会搞得更好。

  

篇二: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始,国家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建设,提出一百多项改革任务,而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法治教育,高校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推进高校的法治教育刻不容缓。而目前的高校对于法治教育普遍存在不够重视、形式化、片面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详细的分析了目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初步探讨了推进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高校不法案件频发,从高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有不法行为发生[1]。由于高校相对封闭,缺乏监管,原来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高校现如今却成为了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如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键利用职务影响插手学校工程建设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武汉大学后连续几任基建处长都相继落马;教师作为一项崇高的职业而师风师德败坏的现象屡见新闻,如上海海事大学教师姜某某在发表的文章中抄袭他人成果,扬州大学教师华某某以辅导毕业设计为由,约学生单独外出对学生进行性骚扰;大学生之间本是纯洁的同窗之情却也有令人不寒而栗犯罪案件发生,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云南大学马加爵案。由此可见,高校的法治教育亟待加强且迫在眉睫[2],有利于高校领导班子时刻警觉红线从而打造廉政高校,有利于教师自我约束潜心教学立德树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形成法治信仰,增强高校法治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高校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实现“依法治国”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的法治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研究探讨高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有利于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工作。

  虽然国家多次提出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建设,高校也执行了多年的法治教育进校园,将法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4],但是高校各个群体都不够重视、法治教育意识淡薄,师资力量还有课时安排上都难以将完成法制教育,大部分的高校只是把法治教育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没有意识到法律知识的匮乏带来的严重后果。高校领导没有将法治教育提高到党风廉政建设相同的高度,加之高校缺乏相应的行政监管,在基建领域、招生考试等工作上频发问题、扎堆腐败;教师没有将法治教育作为师风师德建设和个人教学能力的一部分,部分教师存在与学生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侵占科研经费等问题;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是将法治教育作为一般的课程看待,没有充分意识到法律知识的缺乏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有部分学生没有法律警觉意识,大学生犯罪时有发生,运用不法黑客技术非法入侵网络,非法盗取、传播网络信息,还有部分学生面对不法行为侵害时不知道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既不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5]。

  高校法治教育的主要课程一般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该教材内容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组成,法律知识和法治教育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步更新,而思修教材中法律基础内容也比较过时,自出版以来教材没有变化,内容固化,难以与时代的变化同步。法律基础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由思政老师讲授。且该教材过于理论,与大学生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合同法,专利保护法涉及较少,实用价值不大。这些都不利于系统地开展学生的法治教育。大部分高校对于法治教育的课程开设课时十分有限,教学内容也被大幅压缩,没有足够的课程时间引导培养学生的法治教育兴趣,学生的法律兴趣不高导致学生法律意识不足,很多学生甚至觉得道德的约束力高于法律,以至于学生面对不法事件时第一时间想到的道德因素而不是法律因素。同时,

  高校的考核方式也不够科学,考核的普遍方法为考试制,将法治教育的考核知识局限于书本,未能养成大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制观,更不能使大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在一般的非法学高校,法治教育课程属于公共课,没有单独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一般是思政教师兼授法治教育课程,极少高校有专业专职的法治教育教师。没有专业的法治教育教师来进行法治教学,教学一般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思政教师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法律知识学习,法治教育知识体系不完备,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没有自身参与过的案例,学生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他们也无法用相关法条解决,课程教学时一般相对枯燥无味,这样必然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无法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校外法庭旁听等活动。大学生在只有实际参加这样的法律实践活动,才会有切实的体验,才会形成良好有法律意识。

  推进高校法治教育有助于高等教育均衡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针对目前高校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以下途径来加强高校的法治教育。

  从高校领导层到每一个教师再到每一个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的各个个体全员参与,将“讲法治”提高到“跟党走”相同的高度,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推行法治教育活动。同时应建立法治教育监管机制,对于高校行政领导应积极引入教育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管,将封闭的高校管理敞开来,做到透明廉洁;对于高校教师应积极接受上级领导和学生的监管,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中加入法律的紧箍咒,对教师职业始终怀有使命感和责任高;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监管,法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等都应积极参与进来,将学生的法治教育也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项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法治教育逐步推广直至全面覆盖。

  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提高仅靠思修一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是不可能实现,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因材施教,开设专业相关法律课程,使学到的法律知识能符合自身需求,同时开设多种法律选修课程,将法律选修课提升到必修课的高度,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基础素养,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同时,改进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多加入实际法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实用课堂,促进学生学习参与法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篇三: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谭阳希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0期

  谭阳希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摘要】主要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针对常见的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笔者指出,有必要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强化法律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并且要将院校法制教育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技能化,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法制教育;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力量,因此,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法律意识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事,认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维持法律的尊严。所以,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1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法制教育类课程普遍集中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的教学上,课堂教育方式大多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该教材在编排上,法律部分仅仅占两个章节,而且在介绍法律知识的少量篇幅中,也多是介绍法律中的政治性,道德性的内容,对纯粹的法律知识体系介绍的并不多,许多法律仅仅是简单解释而已。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鉴于教材编排以及课时安排的有限性,且任课教师大多为非法律专业,很多教师对法律课程讲授得不够深刻,课堂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往往学不到太多法律知识。

  1.2高校对于法律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法制观念不够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目前以“90后”为主的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出现了许多的变化。尽管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受社会、家庭、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的偏差行为大量增加,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增多。比如2013年4月25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另外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2004年马加爵事件等等,这些案例都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性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出部分人法纪观念淡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等问题。大学生法制观念陈旧,虽然现在高校也进行一些普法教育,但广大大学生却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跟自己没关系。与其花费时间接受法制教育,不如学专业知识实惠。因此,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教育活动也被束之高阁。这显然与构建“法律素质”的法制教育要求相距甚远。

  2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由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该定义使得大多数人认为,法制教育没有独立的定位,是从属于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把法制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当中按照道德教育的模式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较好的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将致使“法制教育”丧失其自身的特点。正是受这种不合理的传统认识因素的影响,在许多高等大专院校当中,法制教育很难拥有独立的法律教研室,有的是千篇一律的德育教研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1]据调查,很多高校不太重视法制教育,尤其是非法律专业高职院校。这些院校重点将学生培养的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上,以及能否为学校获得专业类奖项这些荣誉和利益上,忽视了对大学生包括法律素养在内的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

  2.2法制教育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缺乏法律教育背景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法制教育本身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大多数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是基于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是“灌输式”的教育,重点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会使其厌烦这门课程。[2]并且由于授课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大多数为非法律专业,或者半路出家,不能通过案例结合实际,致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沉闷,从而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没有兴趣。学生往往无法将法制教育课与道德教育课区分开来,感受不到法律对于大学生将来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3.1进行法制教育课程改革,将高校法制教育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技能化。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法制教育应当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为此,在教育内容上,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可以“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知识体系的准确把握,但应着力使法律理论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3]高校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应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需求接近的法律课程。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加强有关市场经济方面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制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刑事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制教育,以预防和减少犯罪。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要把法制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发挥道德对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引导功能。高校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着重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中的法律技能。比如商业交易中各类合同的起草、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对他人或自身的侵权、民事诉讼有哪些条件和程序等。另外,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还可突出一两项技能的培养。比如汽车类专业,可以突出介绍我国关于机动车管理、交通运输安全、4S店买卖合同、售后服务类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软件专业,可以突出介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财会管理类专业,可以突出介绍财会类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劳动合同法、保险法、税法等。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都非常重要和实用。

  

篇四: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论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并未独立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处在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这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的社会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应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和法律信仰。而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持久性、一贯性的过程,高校法制教育机制,更辅之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大环境来实现。高校法制教育并未从德育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应然地位和实然地位相差甚远,使得其肩负的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任并未完全实现。(二)教育方式保守严重影响实效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并未突破原有传统教育模式仍然保守,严重影响其教育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育,而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长久以来,高校在法制教育的实践中,并未将法制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的层次,只是单一进行法律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教师讲课往往是一系列知识点罗列之后,缺乏与社会现象进行联系分析,

  使学生对法制课程的印象是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更谈不上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法制课程教授效果的好坏也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积极性受阻。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反映出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持久的法制环境的影响和法制教育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因此,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亟待改进,须将法制教育提升到素质教育的水平,使法制教育能够深入人心,大学生法律素质才能有所提高。其次,注重义务观念教育,弱化权利意识培养。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治观念,能够自觉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由”、“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观念的三要素。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法制教育在实践中,忽视了对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而更多的是强调法律的惩戒功能和法律的义务性,这使得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是法律的主人,而是被法律牵着鼻子走。”这种被动的教育模式极大的影响了高校法制教育对大学生法制观念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再次,学校大环境与法制教育相悖。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校园环境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现阶段高校的法治环境却令人堪忧。例如,食堂饭菜价格虚高卫生质量差,学生投诉后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学校法制环境差,打X斗X事件、盗窃现象时有发生等。书本上的正

  面法制教育与学校法治环境现状的严重不符,会使得大学生丧失对法的信心,不能树立法律信仰。这不仅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更有甚者可能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大学生自身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7-24岁之间,虽然多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仍处于心里和生理的发育期,尚未定型缺乏稳定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脱离父母的监护逐渐独立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他们由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缺乏引导,易做出偏激的行为。新时期下,独生子女成为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80后90后这一批独生子女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独立性差,有一定优越感。其次,伴随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这要求大学生必须摆脱自我优越感,实现自身独立。再次,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潮的影响,更有大批青少年走入迷途。“官二代”“富二代”层出不穷,公开炫富,引起民愤。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下,脱离了父母的监护,缺乏正确的引导,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压抑、恐惧等。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有可能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高校法制教育对大学

  生心理引导的重要性。(四)家庭、社会环境对高校法制教育的负面影响家庭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摇篮,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

  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现实社会中许多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却让人担忧。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则过分专断,还有的对孩子放任不管。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在家庭中,父母不但要管理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进行关心,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除此之外,青少年应该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从小就会乐观、自信、宽容、有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如果孩子从小就面对父母之间的争吵、冷漠甚至是离异,那么就会对孩子的性格的塑造产生一定影响。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并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不良司法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对高校法制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二、改善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现状的对策(一)提高重视,对法制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高校法制教育缺乏其应有的重视程度和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法制教育仍然处于德育的从属地位。首先,法制教育和德育虽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但从课程内容来看有显著区别。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法律解决社会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违法行为作斗争。而

  德育包含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由此看来德育内容并不包含法制教育。其次,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二者虽有重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界限也日益明确。市场经济伴随而来的是利益分化和价值冲突的加剧,利益表达和价值衡平并非仅靠道德可以调整,必须由法律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因此,法制教育必须从德育中脱离出来,明确其独立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探索高校法制教育新模式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治观念,能够自觉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非单纯的法律知识的灌输。长久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高校法制教育并未受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今后高校在法制教育的实践中,应逐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法制教育新模式。首先,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大学生心理特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例如典型案例分析、案情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环节,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可以组织法律专业学生在校园内外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律征文、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给优胜者予以予以物质奖励。其次,课堂之外,尽可能与社会相衔接,使大学社所学法律知识能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相互印证,融会贯通。高校可以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士来校讲座。高校还可以鼓励大学生“走出去”,组织学生去当地法院旁听各种民事、X事案件的审理,鼓励大学生到

  

篇五: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最后还普遍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应该说高校规章制度的监督具有同法律监督一样的效力主要包括制度监督的制定和执行但在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高校仅仅是在制度的制定环节方面强调要进行监督而在制度的执行环节上就不够重视这样就存在着监督机制更多是一种装饰和摆设是一种高校领导用来写总结报告的必要素材而不能发挥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中加之存在着监督的责任主体和职责不够明确具体以及监督程序不清晰高校纪委实际上很难发挥其内部监督的作用所以在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监督不力或者是在普遍监督的名义下而本质上的无人监督正是由于高校管理权限处于难以内部和外部有效监督的状况因此在高校中所出现的决策不科学不民主搞一言堂甚至滋生腐败也就不难理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形势下高校法治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滟滟车彤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18期

  摘要2012年11月,教育部以教政法〔2012〕9号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法治社会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本文拟从分析当前高校法治建设面临的困难入手,提出做好高校法治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法治依法治校

  作者简介:刘滟滟、车彤,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6-215-02

  2012年11月,教育部以教政法〔2012〕9号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高校法治建设是推进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济济的高校,做好法治建设,往往能够在全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但高校法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正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并制定做好法治建设的规划和路径。

  一、当前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的现状

  正确分析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的现状,才能对于高校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于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便做好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提升我国高校整体法治建设水平。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近年来我国高校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围绕制定大学章程,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法治建设

  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要求,设立学校必须要有《章程》作为基本条件,但对于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建设,尽管有上述相关法律的规定,实际上,大学章程建设工作进展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缓慢,主要原因就是不少高校认为大学章程对于自身是可有可无,反正学校属于公办的,没有章程照样也能够运转下去,2006年,教育部倡导高校要将章程制定“作为学校加强现代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抓手”,一些高校的“章程”才开始陆续公布。不过,当时全国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章程文本和制定经验并不多,各高校也是在进行探索之中。直到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我国高校的大学章程制定工作才开始提速。围绕大学章程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对高校章程制定的原则、内容、程序、监督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由此,制订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大学章程,根据章程依法治校成为各高校现阶段的重要工作和紧迫任务。

  制定大学章程不仅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履行法定义务,更是推动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即: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现依法自主办学。作为高校校内宪法,大学章程对于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界定,为学校独立办学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内部运行的程序,确保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预见,通过制定大学章程,明确各方利益关系,必将促进政府、社会和高校以及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及师生员工更加自觉遵守大学章程,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根据现行教育法制体系框架,推动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实现新常态

  我国现行教育法制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基本法律、实施办法以及教育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基本上形成了在宪法统领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体系框架。

  在加强教育法制体系建设的背景下,还需要推动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实现新常态。

  一是要做到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制度化。开展依法治校绝非一阵风式的运动,必须要持之以恒,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怎么样才能做到依法治校长期推进,就需要将依法治校工作加以用制度来规范。根据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要求,高校要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健全高校法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党委会、校(院)务会等重要决策性会议的议事决策程序,并以此确保依法治校工作制度化;二是要做到高校民主决策与监督常态化,高校民主决策与监督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广泛的参与性,程序的合法性以及信息的公开性,为此,就要做到凡是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一定要有教职工代表的参与,凡是涉及学生利益的一定要有学生代表的参与,为此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确保师生员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要做到高校治理结构法治化,作为国家兴办的现代化大学,我国高校承担着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同时,我国高校还面临着国外高校不断争夺生源的竞争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目标,如何才能做得到呢?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推进高校治理结构建设,明确高校中行政领导与党委的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的职责以及与这些职责相配套的有关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职程序上的规范,从而最终形成从学生到教师,从员工到领导都能依法依规办事,避免出现决策不民主、规划不科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三)高校法治建设的作用得以日益显现和发挥

  高校法治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发挥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救济作用,为此,就需要通过加强高校法治建设,规范保护师生员工合法权利的程序渠道,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尤其在落实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方面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有了一定提高。

  二、当前我国高校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由于起步较晚,基础不牢,因此,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当前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一方面,我国高校法治建设中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正如前面所述,迄今为止,我国高校的大学章程建设还在“路上”,也就是说,尽管早在1999年1月1日起实施的《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七条以就明确规定设立高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但迄今为止,尚没有达到所有高校的大学章程通过教育部核准,大学章程相当于一所高校所必须遵循的宪法,如果作为高校基本法的章程建设本身就不完善,势必影响到学校所制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权利和责任不够明确,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的直接依据,除了大学章程以外,还需要以教育法律制度来有效地管理学校,平衡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益,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但我国目前的教育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权责不明、职权不清的现象,这就在客观上影响了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不利于高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教学管理,不利于高校在制定相关管理规定过程中能够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最后,还普遍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应该说,高校规章制度的监督具有同法律监督一样的效力,主要包括制度监督的制定和执行,但在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高校仅仅是在制度的制定环节方面强调要进行监督,而在制度的执行环节上就不够重视,这样就存在着监督机制更多是一种装饰和摆设,是一种高校领导用来写总结报告的必要素材,而不能发挥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中,加之,存在着监督的责任主体和职责不够明确具体以及监督程序不清晰,高校纪委实际上很难发挥其内部监督的作用,所以,在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监督不力或者是在普遍监督的名义下而本质上的无人监督,正是由于高校管理权限处于难以内部和外部有效监督的状况,因此,在高校中所出现的决策不科学、不民主,搞“一言堂”甚至滋生腐败也就不难理解。

  可以说,近年来,由于高校法治建设滞后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不能很好落实,导致高校腐败案件频发多发。针对高校廉政和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教育部出台有关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文件就达10余项。例如,针对“两个责任”落实,出台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着眼于顶层设计,出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同时,教育部还加大对直属高校的巡视和信访问题的查处力度。

  三、推进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高校作为社会文明传承和研究的重要部门,担负着成为依法治国的“助推器”和“领头羊”的作用,肩负着将依法治国落实到依法治校的重要作用,承载着法治建设的神圣使命,加快推进高校法治建设,必须落实以下措施:

  一是以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和突破口,建立健全高校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国高校均应在2016年前完成核准工作,可以说,章程建设在当前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已经成为必须在2015年年底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高等教育法》赋予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法律地位,章程建设成为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章程建设来厘清、完善和健全现有的高校各项规章制度,将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都纳入法治轨道之中。

  二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在高校营造浓厚的依法治校氛围。高校法治建设的基础是否牢靠,师生员工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和化解矛盾靠法,并不是制定了高校章程和其他规章制度就大功告成,而是需要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法治思维能力建设,为此,就要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完成,通过对加强对学生的法治课堂教育和对教职工的法治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三是健全和完善高校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加强高校法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不仅对于政府做好依法行政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高校而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高校健全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对于加强法制建设,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切实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将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高校健全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就是要根据学校实际需要,采用合约方式选聘政治素质好、专业素养高、履职能力强、诚信品质优的律师或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担任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建立完善法律顾问工作机制,主动搭建工作平台,畅通法律顾问履职渠道,为法律顾问发挥作用提供便利、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法律顾问常态化、规范化运作制度及重大决策、事项、重要文件和文书材料审查论证制度,规范法律顾问列席会议、处置纠纷、代理诉讼仲裁、处理法律事务的程序和方式,加强学校法制机构和有关部门与法律顾问的工作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法律咨询、培训和法律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行政干部和师生依法治校的意识和水平;同时,要将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纳入考核内容,加强对法律顾问的考评,并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要有专项资金作保证,将聘请法律顾问的经费支出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法律顾问工作的正常需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的形势下,高校法治建设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和希望,在高校落实依法治校的根本对策就是要做好高校的治理工作,通过章程建设,规范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法治文化建设,规范高校师生员工的行为理念;通过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强化高校法治能力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篇六: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科技信窘基础理论研讨教学和科研对高等学校来说如同车之两轮,机之两翼,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教学和科研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这个师生创新群体正在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地寻找差距,努力工作,凝炼学科方向,创造标志性的成果,并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做贡献.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与自觉性.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高等学校的教师作为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知识传播者和创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与研究方法和技术,就成为更加迫切的要求.逐渐消除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无需搞科研的思想,在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科研工作.但是,科研不应该刻意作为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存在,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正当的目的和活动来进行.其次,要创设教学科研的氛围,积极引导教师掌握科研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手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为其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不过多限制,干涉或要求教师介绍科研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定期不定期地聘请专家搞讲座和指导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手段.当然,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要以制度化的形式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把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核心.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都要更新观念,敢于突破传统,不畏权威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学生只有在质疑,批判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创造性思维,才会具有批判精神,才会超越前人,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高校依法治校存在酌问题及对策建议西安邮电学院王晓红[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0~2020年)指出,要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k_Ys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近年来,各高校也普遍开展了依法治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依法治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本文将对依法治校的内涵,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出阐释.[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对策建议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建设现代高校的选择.一,高校依法治校的内涵依法治校,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精神,依法管理学校事务,使学校的各项丁作实现依法管理.对这项_丁作,必须站在共产党执政和法律规范的高度,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站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二,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依法治校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在依法治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者以行政手段代替法律手段实施管理,依法管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学校依据政策,文件,规定来实施内部管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行政式管理模式.高校的管理者也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而不

  是有效的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活动.有的高校管理者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学校事务的管理不公开,不民主,教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有效的保障.同时,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多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服从,而很少给学生行使权利的空间.有的领导处理事情完全凭主观臆断,或依对象亲疏远近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导致学校管理混乱,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阻碍了依法治校的进程.2,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法体制尚不完备,校内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具有办学自主权,但同时高校的自主权要依法接受监督.在实践中,很多高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时都缺乏法治观念,可操作性不强.在内容上不适当地扩大了校规的适用范同,不适当地增加了校规的调整手段,不适当地限制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正当权益.3,高校师生法制观念淡薄高校长期实行行政式的管理模式使得师生员工早已习惯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轻法治,重人治.对于自身的权利保护意识不强,不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也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一些学生因不懂法而违法,触犯法律的现象也有发生.导致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影响了依法治校的进程.4,教育法制监督力度不够,教育司法制度薄弱当前,南于各种原因,对高校依法治校的教育法制监督力度不够.具体表现有:监督主体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标准不够明确,权威性差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教育法制监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在行使管理权时主观性较大,处理事情比较随意,阻碍了依法治校的实施.三,推进依法治校的对策建议1,正确树立党委领导与实施依法治校的关系学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是一个系统丁程,必须高度重

  视.校党委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法制建设,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同时,依法治校必须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统筹规划,精心安排.为依法治校做好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法制建设为高校的深化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高校学校应研究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实可行的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基建招标制度等等.要严格规范高校校规的制定程序,提高校规的质量.可以提倡学生参与校规的制定,体现民主公开和以人文本.同时要摒弃不合法,不合理的校规校纪.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规章制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3,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由于我国推行依法治国时间不长,加之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高校的师生员工法律意识淡薄.Xl>l,平曾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人."学校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法治观念,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员丁的法律素质.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和法律报告会,讲座等进行普法学习,通过学校的广播,报纸和网络普及法律知识,可定期召开座谈会,模拟法庭进行宣传和交流.同时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主渠道推进大学生普法学习,在13常教学中开设法制教育课,在新生入学时,可组织学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法规校规教育.可围绕重要节庆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l5"消费者权益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在学生中组织成立法律协会等社团,在校内外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学校每年可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竞赛.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和活动形成全员育人,全员普法的局面,从而使广大师生员T学法,知法,守法,用法.4,健全组织机构在学校成立专门的普法组织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组织机构下设

  办公室,负责全校普法教育的H常工作.要求校内各个二级单位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普法教育和宣传的职责,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而法律服务机构能够承担学生维权的职能,让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有途径可依,使学生的权益得到制度上,法律上的保障.法律服务机构本身还可以作为学校各项制度的审核机构,为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提供法律依据,确保其合法性.四,结束语这些年我国先后颁布了若干部教育法律法规,为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法律依据.各级督导机构正日渐健全,我国的教育已逐步进入依法治教阶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真开展普法的规划,宣传,协调,督察和总结等工作,有效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营造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氛嗣,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参考文献[1]徐建和.依法治校: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山西教育,2004,(01)[2]段茹宏.依法治校的实质与最高境界.教学与管理,20()6—01—01[3]许亚非.坚持依法治校促进高校发展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2)[4]焦志伟谈当前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法制与社会,2007,(04)

  

篇七: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这导致老师习惯于利用单纯灌输的形式向学生教授法律知识而学生的理解程度究竟如何反而教师并不看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案例教学较为匮乏整体的课堂表现也不够灵活多变所谓的法治教育似乎沦落成对单纯的法律知识的解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充分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邓韵秋来源:《新智慧·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前,实现法治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其中开展法治教育是最重要的做法,特别是在高校中,法治教育是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分析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求高校法制教育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成为目前高校共同探索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问题对策一、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自十四大以后,我国政府在推进法治化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如努力地完善法律制度、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在教育领域,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出了依法治校和发展法治教育的理念。对于我国各高校的教育活动来说,法治教育是其中极为重要一环。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建设经济政治事业的主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国家的未来[1]。其法治意识的高低以及接受法治教育的程度能够对于我国法治事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大学生所接受到的法治教育是比较少的,不成系统。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工作,积极总结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做出努力。二、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学校方面1.法治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对于各校而言,其开展法治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只有意识增强了,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加以学习。分析各高校的法治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其普遍暴露出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虽说各高校强调法治教育就是增强学生的法治理念、传授相应的法治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进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传授法律知识,错误地以为只要有了法律知识,学生们自然就知道如何依法办事了。2.法治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法治教育是一项“必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各高校教师总是错误地以为只要传授法律知识就完成了使命,不关注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该论文当中简称为《意见》)指出,高校在开展法治教育时应该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剖析各高校的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其教育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在教育进程中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2]。如此填鸭式的教育是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法治教育的兴趣的,对于学生以后融入社会会产生不利影响。(二)教师方面教学模式落后,很少开展实践活动。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即一直沿袭德育教育的老思路来推进教学,大多数的法治课教师也只是单纯侧重课本知识,忽略实际应用和相关操作。这导致老师习惯于利用单纯灌输的形式向学生教授法律知识,而学生的理解程度究竟如何反而教师并不看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案例教学较为匮乏,整体的课堂表现也不够灵活多变,所谓的法治教育似乎沦落成对单纯的法律知识的解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充分,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一方面,这导致学生只会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对付测试,另一方面根本无法将相关知识同现实生活搭建紧密联系,更谈不上在生活中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知识。另外,法治教育同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联系不够密切,因此学生往往是兴味索然,这对大学生法治素质的提升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必然收效甚微。三、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一)学校方面1.对法治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高校首先要注意自身定位,要将重点放在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这一问题上,要强化其法治观念,大学生要知法懂法,更要做到严格遵守法律要求。尤为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法治教育要让大学生明白,一旦遭遇各类侵权行为,一定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合理维权,必须要使其建立合法维权的观念。只有定位明确,才能确保高校法治教育达到理想效果,同时也为依法治校构建了充分保障。2.及时调整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高校上级主管机构包括学校自身应注意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对当前法治教育大纲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4]。针对过去的教学内容要展开细致分析,如果相关内容确实能够起到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作用,则应注意继续留存使用;反之,则需结合当前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剔除或进行相应调整。法治教育的内容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门别类来设计,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讲解他们所需掌握的法治知识,而不是把所有的法治知识简单的概括讲解。分专业、分学生层次的设置法治教育的内容,也更有利于把法治教育的内容联系到生活的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理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教师方面1.提高教师的素质若想提升大学生法治素质,高校应当要在增强师资力量等方面多下功夫。对高校来说,应不断拓宽渠道,采用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法治教师的整体素养。要注意加强教师培训,紧扣依法治国这一宗旨,高校法治教师应紧随时代脚步,同时高校还应当为教师从物质、时间等方面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促进其法治素质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2.改革法治教育的教学形式高校法治教育课程的传授目前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会利用课内讲授的方式向大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我们应当注意对这一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教师来说,应受惠于网络,从中挖掘更新也更为丰富的素材,对各类焦点事件进行及时归纳,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法治教育教学中,案例分析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一方面,法治教育的课堂会因此变得更加生动,能够同现实生活搭建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用心,不断加深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法治教育并不是空中楼阁,透过普法教育视角来看,在课堂之外也应当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教育。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为宗旨,其致力于公众的普法教育,同时在监督执法等方面也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该节目注重事件分析的同时加强了同社会大众的互动,同时将各类专业人士的点评融入其中,在节目中借助案例用通俗、平和的语言表现形式来进行法律普及和教育,拓展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形式。各高校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在学校内部设立自己的“今日说法”,告诉大学生们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或者他们将来会遇到的法律问题,让他们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学习到各种的法治教育。参考文献:[1]杨健燕.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35~36.[2]蔡晶.浅析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J].科技信息,2011(31):389.[3]陈东旭.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4]宋冰.如何加强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J].学理论,2014(27):271~272.

  

篇八: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意义在当前的现代高校教育中,学校教育又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占主要地位的就是教育内容,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个社会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也在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吐故纳新,一些旧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教育内容已经逐渐的被排除到这个社会系统之外,一些科学的、合理的教育内容也逐渐被这个社会系统引进。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法制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而逐渐的法制教育这个概念也已经被引进到现代高校的教育系统中去。法制教育在整个学校的教育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法制教育不仅对培养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和建立法治化的国家,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法制人才和守法公民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所谓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法治人才,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制教育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法治精神,而法治精神作为一种动力又可以推进社会法治环境和法律文化的建设,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和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和发展首先,高校的法制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法制教育的存在方式就是通过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讲授。在法制教育中,法律又是整个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个高校进行法制教育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懂法、护法、用法,能够约束到每个公民的道德行为。各个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观念,以普及学生的法律知识为基础,不断的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起学生的法制观念。当前各个高校进行的法制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由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法律方面的讲授,但是涉及的相关法制教育知识还是不够,也没有专门性的教师进行专业教授,因此当前我国的高校法制教育中还在持续发展中,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我国也正在逐渐的完成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社会过渡中。三、当前高校法制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专门性的法律专业外,当前的各个高校中的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相对来说很少,并且在德育教材中,在法制教育相关内容上会出现不系统、不全面的现象。并且在相关的教材中,全都是依照国家的课改方案而设置的,教材中过于重视德育的课程,压缩了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这显然在当代的法制教育中不相符合的。

  其次,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法制教育课程的时间上不够充足,据相关调查,现在的高校对于法制教育的此课程安排大致为每学期以12-16个课时的范围进行设置,有些高校甚至还不足这些时间。在这短短的十几个课时,想要完成对于法制教育中包含的宪法、民法、刑法等等相关的基础法律知识点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极为困难,法制教育的内容又是不容易被学生短时间内消化的课程,尤其是现在的高校教师会选择自认为较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授,因此很难面面俱到把所有的内容都讲解清楚,所以更难想象学生怎么自己去消化没有讲到的内容。

  在法制内容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现在的高校教师对于法制教育更侧重于对理性的法律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于应用性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因此会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只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实用性的法制内容了解更少,不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遇到的实际性的问题,这显然也是不够科学的。

  另外还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传统的政治法律精神对于当下高校法制教育的影响。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虽然过程中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改革等,但是蕴含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传统观念仍旧没有被根除。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重在人治,讲究的是重礼轻法,因此也会导致惧讼和厌讼的思想,在当代社会越来越讲究法制的社会,这种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会严重影响到法制教育的推行,所以抛弃这些就的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观念,需要在教学中将法制的重点和核心传授给当代的大学生,只有自身的观念变了才能够主观的去改变旧的、传统的、不合理的现象,才能够不断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将法制真正的发展下去。四、根据当前高校法制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当前高校中出现的不利于法制教育继续进行的一些相关问题,通过相关调查和了解认为可以采取一些合理性的对策及方案:

  1.想要继续提升法制教育在各个高校中的建设,从国家的角度上可以加大对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师资力量可以着重培养一些较为专业性的法制教育的教师以方便今后对学生进行讲解;同时要鼓励高校定期的开展一些法制教育的学术会议、主题辩论赛或研讨会;国家通过掌握的一些法制教育的资源为学校提供一些法制教育的图书资料或是音像资料供教师或学生借鉴参考。

  2.在学校的方面,学校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在法制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重新对法制教育内容的安排,并且应该合理性的延长教育的周期,适当调整教育计划:可以将法制和道德方面内容进行分离编写;另外不要讲法制教育的周期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学期或是某堂课上,可以采取前期课堂教育方式并进行笔试、后期社会实践方式进行对成绩评估考察。

  3.学校可以根据法制教育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一个考察,活动的方式可以是模拟实践,也可以是社会调查的方式。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进行校校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

  4.在高校法制教育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学校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建设。要营造出舒适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内要实行依法治校,并制定出健全完善的管理官规章制度,并且让校内的每个人严格的按照制度来办事,让整个学校做到有法可依。在高校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周边环境的密切合作,逐渐的完善学校周边的环境,定时的整顿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娱乐场所、网吧等相关场所。

  5.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法制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全面改革教学方法。转变以前的以法律为基础课程的较为枯燥的印象,加大学生对于法律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些事物,让学生不仅掌握到法律知识,也要学生感受到法律的无时不在,让学生更直观性的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五、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每一个公民。对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有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法制社会,对于法律的普及和宣传是整个法制建设中

  重要的环节,法制建设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发达程度,现如今社会已经逐渐被法制化,法律在整个社会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绝不仅仅只是和司法和执法机关有关系,想要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法制教育环境就需要每一个公民去努力,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那么就会减少司法不公、执法不公等情况,那么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就会良好的存在。

  通过上述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参考和调查,发现高校法制教育现在还面临着较大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就会阻碍法制教育的有序发展。因此法制教育既是建设校园和谐关系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注意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中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和为国家输送优秀人员的重要基地,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如今的法治社会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断的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质,为社会的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法制人才,并要根据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合理性的改善,做出更理性的教学,创新出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王希:《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98-101页.[2]王林:《法制校园与和谐校园关系论》,星星(下半月),2007年.[3]刘吉利,张荣兴.法制教育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影响和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4]韩世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建议[J].理论文摘,2007(9).[5]李力.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篇九: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更新学校领导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理念提高法律意识目前很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内部存在较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在学校进行改革和完善时要首先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领导出发针对他们进行特定的法治教育以达到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领导法律意识的目的

  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法治建设的完善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但随着高校的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开展,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内涵、对策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内涵;问题;对策依法治国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随着法治建设在我国的深入发展,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也不断发展完善,后果之一是高校在行政管理自主化上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菜量范围。但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只从原则上给予高校的行政管理以指导,细则方面十分缺乏,致使一些高校没能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学生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及时保护。因此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内涵依法治教是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内涵,要求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由依法设立的行政机关来担任教育行政的主题。此外,规定教育行政机关行政活动的权限,要求其行为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类教育活动都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并明确教育行政机关的权责。高校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教育法律的合理管理范围、实现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建设、提高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成效等十分重要。二、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1.落后的教育行政管理理念法律应当成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最高准则,但现实情况中很多高校缺乏依法治教的意识、观念和手段,当学校出现纠纷时没有形成用法律解决的习惯,学校部分规定和国家现行法律存在矛盾现象。此外,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尤其在做出处罚决定时,忽略正当程序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做出开出学生学籍、勒令学生退学等决定时,并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当事人对执行裁定的异议权,学生的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维护。这种现象是对法治精神的严重违法,十分不利于高校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建设。2.不健全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尽管我国针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都只在原则、方向等宏观问题上做出规定,对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细节则并未详述。这使得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明晰的法律依据,制定结果不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甚至出现规整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相矛盾、抵触的现象。由

  于相关规整制度不健全,高校的行政管理失范现象严重,尤其体现在学籍管理之中,近年来,在学生受到高校的学籍处分决定这一焦点领域中,出现了许多学生诉高校的案件。大部分高校利用学生手册的方式将行政管理制度呈现出来,对行政管理的主体、内容、程序等进行介绍。尽管学生手册里的种种规定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利益都有很大影响,但这些规则办法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且往往流于形式、大都是空泛条文,表述笼统、措辞严厉,对具体的实施细则则未作详述。这些规则办法注重规定学生的义务,不够重视学生的合法权利,不能实现高效率行政管理的需要,也容易损伤学生的利益。3.高校行政管理中,某些处分决定不适度、不合理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处罚时,尤其是涉及到学生的人身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之时,应当坚持适度、合理的原则,在关涉实质性损害权利或剥夺权利时,尤其要遵循正当性原则和最低损害原则,把维护学生基本权利放在重要位置。尽管高校在行政管理事务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上,必须依据法律设置正当的程序促使自主管理权的合理行使。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应当拥有知情权、选择权、请求权、申诉权等,能够采取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但在具体管理行为上,很多高校并不重视正当程序,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此外,针对高校行政管理行为的救济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针对学生的裁决做出后,很难实现依照行政程序的复议过程;此外,由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存在隶属关系,在高校和学生的博弈中学生往往处于弱势,这也对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十分紧要,只有尽早实现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学生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4.不完善的权利监督机制高校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运行不畅、甚至缺失。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针对高校行政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的建构举步维艰,其执行亦困难重重。已有的监督机制则存在不规范、不客观、效率低下、权威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自主权日渐增强,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自主权利日益扩大。但相关的权利制约机制和权力监督机制并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纪检监督队伍也未能及时组建起来,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学生受到不公平公正的评价甚至处分等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的重要部门和重点问题缺乏监督,已有的监督工作专业性不强、力度不够,高校规章制度为能完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精神、甚至和法律法规相抵触,决策的出台过程十分草率,对学生权利的损害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三、构建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对策1.更新学校领导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理念,提高法律意识目前,很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内部存在较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在学校进行改革和完善时,要首先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领导出发,针对他们进行特

  定的法治教育,以达到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领导法律意识的目的。要促使他们做到树立法治意识、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计划或执行决策,将法律的威严凌驾于个人的权威之上,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通过这些方式,促使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实现法治化,以达到规范化治校、保障师生基本权利的目的,同时促进我国的法治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相关规章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生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息息相关,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这些基本权利进行保护,严格依照正当法律程序作出损害、剥夺这些权利的决定十分重要。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开除学籍、强制退学、不颁发学位证书、不颁发毕业证书等重大决定时,一要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做到事实清楚;二要依照法律规定,结合学校现实和学生实际,慎重决定,并及时告知当事人;三要及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规定启动救济制度,保障学生的救济权利。总之,在学籍管理上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建立健全听证制度。引入听证制度对高校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十分重要,能够促使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的营造。此外,听证制度对于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意义重大。听证制度保证了高校行政管理行为的公开、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尊严和法治化的要求。最后,建立起完善的申诉制度。教育仲裁、行政复议和申诉制度是高校学生主要的救济渠道,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申诉制度。和司法介入审查相比,申诉制度成本低、效率高、十分便捷,不仅是对司法资源的节约,而且有效地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利,促进了高校教育环境的稳定,加快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法治化进程。3.校纪校规的制定要合理、适度、规范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要格外重视科学和高效。校纪校规的作用不仅仅是方便行政管理和约束学生行为,而且包括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等。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形式注意,做到以人为本。例如,在图书馆门口、教学楼宣传栏、寝室楼道、食堂门口等地张贴校纪校规,方便同学们学习和遵守。在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提高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感,拉近学生和学校的距离,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校纪校规的遵守中来,最终达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推进行政管理法治化进程的目的。4.建立完善高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公平公正是高校行政管理行为的应有之义,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做到管理制度、管理行为和管理程序的公开,建立起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广泛接受教职工与学生的监督。高校权利监督机制的特征包括合法、有效、独立、透明等,这不仅符合我国教育行政法律法规中针对权利制约的相关规定,而且体现出高校行政管理事务运行的健康程度。权力监督机制的完善首先要求保障监督渠道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层级负责制度来扩大监督渠道的广度,做到监督工作的有序运行、层层推进;此外,建立起专业性强、分工明确的纪检监督队伍,强调监督队伍的责任、激发监督队伍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

  投入到权力监督的过程中去,为高校行政管理的公平公正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监督渠道的深度应该不断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不能只流于表面,要全面、深入地监督一些广大师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加强对监督队伍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学识素养和专业水平,促使他们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高校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全面、深入、高效的监督。四、结束语高校为国家的现代化培养人才,其行政管理行为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十分重要,和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息息相关。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的法治思想要求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求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要求权力监督机构和权力救济机构设立完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行政管理并非高校行政法治化的唯一内容,创造以人文本、科学、民主的管理氛围也十分重要,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现代社会法治化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要按法治化的要求进行高校行政管理,这不仅体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也体现了建设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参考文献:[1]陈阳.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权力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4):54-56.[2]黄全.论高校与学生行政关系的法治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01-203.[3]赵晓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解析及改革措施探求[J].世纪桥,2008,(03):122-125.[4]沈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现状及设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182-183.

  

篇十: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1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11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法制教育类课程普遍集中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的教学上课堂教育方式大多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该教材在编排上法律部分仅仅占两个章节而且在介绍法律知识的少量篇幅中也多是介绍法律中的政治性道德性的内容对纯粹的法律知识体系介绍的并不多许多法律仅仅是简单解释而已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谭阳希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0期

  谭阳希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摘要】主要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针对常见的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笔者指出,有必要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强化法律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并且要将院校法制教育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技能化,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法制教育;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力量,因此,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法律意识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事,认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维持法律的尊严。所以,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1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法制教育类课程普遍集中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的教学上,课堂教育方式大多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该教材在编排上,法律部分仅仅占两个章节,而且在介绍法律知识的少量篇幅中,也多是介绍法律中的政治性,道德性的内容,对纯粹的法律知识体系介绍的并不多,许多法律仅仅是简单解释而已。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鉴于教材编排以及课时安排的有限性,且任课教师大多为非法律专业,很多教师对法律课程讲授得不够深刻,课堂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往往学不到太多法律知识。

  1.2高校对于法律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法制观念不够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目前以“90后”为主的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出现了许多的变化。尽管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受社会、家庭、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的偏差行为大量增加,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增多。比如2013年4月25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另外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2004年马加爵事件等等,这些案例都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性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出部分人法纪观念淡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等问题。大学生法制观念陈旧,虽然现在高校也进行一些普法教育,但广大大学生却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跟自己没关系。与其花费时间接受法制教育,不如学专业知识实惠。因此,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教育活动也被束之高阁。这显然与构建“法律素质”的法制教育要求相距甚远。

  2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由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该定义使得大多数人认为,法制教育没有独立的定位,是从属于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把法制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当中按照道德教育的模式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较好的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将致使“法制教育”丧失其自身的特点。正是受这种不合理的传统认识因素的影响,在许多高等大专院校当中,法制教育很难拥有独立的法律教研室,有的是千篇一律的德育教研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1]据调查,很多高校不太重视法制教育,尤其是非法律专业高职院校。这些院校重点将学生培养的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上,以及能否为学校获得专业类奖项这些荣誉和利益上,忽视了对大学生包括法律素养在内的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

  2.2法制教育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缺乏法律教育背景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法制教育本身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大多数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是基于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是“灌输式”的教育,重点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会使其厌烦这门课程。[2]并且由于授课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大多数为非法律专业,或者半路出家,不能通过案例结合实际,致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沉闷,从而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没有兴趣。学生往往无法将法制教育课与道德教育课区分开来,感受不到法律对于大学生将来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3.1进行法制教育课程改革,将高校法制教育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技能化。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法制教育应当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为此,在教育内容上,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可以“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知识体系的准确把握,但应着力使法律理论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3]高校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应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需求接近的法律课程。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加强有关市场经济方面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制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刑事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制教育,以预防和减少犯罪。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要把法制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发挥道德对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引导功能。高校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着重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中的法律技能。比如商业交易中各类合同的起草、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对他人或自身的侵权、民事诉讼有哪些条件和程序等。另外,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还可突出一两项技能的培养。比如汽车类专业,可以突出介绍我国关于机动车管理、交通运输安全、4S店买卖合同、售后服务类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软件专业,可以突出介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财会管理类专业,可以突出介绍财会类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劳动合同法、保险法、税法等。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都非常重要和实用。

  3.2通过强化法律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高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法律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高校可以通过邀请法学教授或专家、长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来给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律讲座提高大学生对法律实务应用的兴趣。高校还可以利用无课时间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现场,参观监狱、劳教所等。如本校有从事兼职律师工作的老师,还可以该教师牵头,开设选修课和“法制乐园”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

  活动,帮助大学生开展法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活动,充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将来自我安全防范和应对法律纠纷的能力。

  综上,只有对法制教育课程进修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并结合大学生将来面对的社会的需求,使大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从而在将来的职业道路和生活中能够保护和规范自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范立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9.

  [2]郑天炜,刘宁.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2(上).

  [3]胡俊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缺失与提升途径研究[J].社科纵横,2008,5.

  [责任编辑:曹明明]

  

推荐访问:高校法制工作问题及打算 法制 打算 高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