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8篇

时间:2023-04-30 14:20:03 浏览量:

篇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平台,共同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培训项目、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等。

  2.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课程,让企业专家担任教师,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教育。

  3.实施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操作和管理,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经验。

  4.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职业发展的岗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互利合作,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篇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篇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如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等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为自己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所学知识,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让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自己的团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益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推广这种模式,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教学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工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行为,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教导处、专业科二级管理,专业科具体实施的运行模式,教导处负责审核、检查计划的统筹和管理工作,专业科负责方案的实施。

  1、成立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

  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共同成立由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家长组成。委员会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教导处、专业科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教学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教导处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及学校的专业教师组成。

  教导处要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校本课程、共建培养模式,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互利多赢。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教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教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中职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学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

  (2)学校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教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

  学合一,产教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中职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任意选修学习领域。任意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多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国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达到2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

  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能力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3学年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5、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1).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

  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要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工学结合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由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表现、思想状况、工作与学习态度、工作能力,结合期中、期末两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体验、师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城阳区职教中心

  2011、9

篇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GUANG

  DONG

  JIAO

  YU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探索近年来,国家一直对职业教育持鼓

  励与支持的态度,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和

  措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校企合

  作,深化产教融合。研究与探索中职校

  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

  概念(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定

  义企业与社会需要高质量的技能型

  人才,职业教育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在

  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人才计划

  下,开展职业学校与企业和服务部门等

  对接合作的一种教育形式,这就是校企

  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模

  式及特征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方法有四种具

  体模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2+1”

  式、校企联合办学式。“订单式”模式指的是中职学生通

  过考核合格,并与合作企业将人才订单

  签订后,在师资与技术等方面学校与企

  业相互合作,同时按照学期或星期,学

  校与企业分别进行理论相关教学与实

  践相关教学,毕业之后,学生直接到与

  其签订订单的企业,入职相应岗位的人

  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把握了校企双方

  的优势,中职院校应依据企业的需求对

  课程计划与内容进行灵活调整。这种人

  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征:

  第一,企业对

  培养培育学生进行直接参与,因此企业

  应对市场动态和需要及时洞察,与学校

  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共同制定岀

  来,并迅速整合相关要求为学生能够学

  文/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卢清周习与接受的课程内容。第二,强调企

  业、学生和学校三个责任主体共同签订

  订单协议,因此三方都需要各自履行自

  己的承诺,明确自己的责任,使校企合

  作模式运行成功得到保障。

  第三,对学

  生实际操作的相关能力要注重培养,使

  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能力得到提高,在

  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将自身具

  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力所能及地支持对

  方,从而建立顺利长久的合作关系。第

  四,企业最终决定学生的考核成绩。学

  生最终要去签订订单的企业工作,因

  此,针对学生表现,企业应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与考核规则,同时,企业在考

  核时应坚持诚实守信原则,设定与学校

  共同考核的机制,使人才质量得到保

  障。第五,企业结束对学生的培养后,应该按照合约提供合适的岗位给学生,对协议规章进行相应的遵守与执行,使

  订单培养效果能够得以保障。“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

  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方案,使学生交

  替进行在校理论学习和进企业实践学

  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目标的教育模

  式。

  具体来说,第一学期学生去企业实

  习,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入学与思想教

  育;

  学生在第二、四、五学期都留在学

  校,学习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第三学

  期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活动;

  第六

  学期学生独立工作,并根据之前每年学

  到的知识将毕业任务完成。

  这种人才培

  养模式让学生可以将学习和工作同时

  进行,两手同时抓。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运用理论经验解决;理论知

  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实践中巩固

  强化。

  这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方面的能

  力都得到增强,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注

  意的一点是,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要求其生产规模较大,其生产技

  术水平要能代表其所在行业,非常先

  进,同时该企业高管要深入了解与深刻

  认识中职教育,具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能力。“2+1”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

  接受中职教育的前两年是在学校进行学

  习,最后一年则是在企业,学校教育以

  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实训课程,在企业

  则是顶岗实习阶段,学习即将结束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对毕业设计

  项目与题目进行自主选择。

  “2+1”

  模

  式能够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既

  使学生知识储备掌握足够,知识素养得

  到提高,又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

  力得到培养。但是,中职学校在对毕业

  生的实习安排上,由于人数较多,合适

  的企业很难找到,因此定岗实习阶段容

  易流于形式,而学不到实际的知识。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一种高层次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其宗旨是培养

  既满足市场需求又满足企业需求的人

  才。

  校企联合模式中的教师要么是来自

  企业的技术精英,要么是经过悉心指导

  和严格训练的中职教师。这是培养贴合

  行业所需,贴合市场所需,具备较强专

  业素质的人才的保证。

  校企联合办学模

  式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和企

  业紧密联系,学校基本按照企业的要求

  制定学生培养目标与方向,学校是企业

  的人才储备库;

  第二,学校对于合作企

  业岗位信息、技术信息、未来发展等及

  时追踪与了解,并依据企业发展动态,对学校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迅速调广东教育?职教2021年第3期75整,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第三,企

  业主动参与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提

  供给学生相应实习岗位、经验丰富的指

  导教师和先进操作设备;

  第四,学校提

  供给企业员工入职前和入职后的学习

  机会,使在职员工知识储备得到丰富,知识技能面得到拓宽。二、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

  在的问题(一)企业没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据中职教师所讲述,目前企业在校

  企合作方面不够主动,通常企业岗位缺

  人的时候,才会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很少有企业主动与学校协商关于校企

  合作的事情。

  大部分校企合作都是由学

  校内部管理人员主动协商得来的,据调

  查,大概只有30%的校企合作是企业

  主动促成的。这种企业方冷淡,中职学

  校方热情,企业方被动,中职学校方主

  动的现状对于合作的长久发展起消极

  作用。(二)

  单一的合作模式,浅层次的合作方式如前所述,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

  四种,但是这些合作模式基本不涉及企

  业和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对适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共同开

  发这些较深层的合作。

  而浅层次的合作

  模式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从而导

  致学生缺乏工作能力,不具备良好的劳

  动素质,从而无法胜任企业工作,瓦解

  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信心,使得学校

  与企业的合作更加困难。(三)

  只有少量的“双师型”教师

  据调查,“双师型”教师在中职院校非常少,而教师只有具备理论与实践

  功力,才能更好地胜任中职教师岗位,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专业素养与

  职业能力,将理论知识回归实际,使中

  职学生与高中生有较大区别。(四)

  不够完善的合作机制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没有设立专门

  76广东教育?职教2021年第3期负责解决实际问题的部门,可以看岀学

  校并不重视学生的实习,这也使许多实

  习中岀现的问题无法被及时解决。(五)

  课程设置方式不合理,教材

  内容脱离实际大部分中职学校设置的理论课比

  实践课比重都多,这其实是不科学的。

  教材内容基本上也无法运用到实际生

  产中去,因此急需调整教材内容,使其

  与实际贴合。(六)

  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不够正确

  大部分中职学生将利益回报作为接受工作与否的主要条件,很少考虑兴

  趣和个人价值等。这种择业观容易造成

  学生在工作中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不利于发挥学生专业水平。

  这

  种不够正确的态度也会使企业不愿意

  吸纳来自合作学校的学生,阻碍了校企

  合作发展进程。(七)

  政府对于校企合作扶持力度

  仍需加强,没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学校和企业方都希望政府可以岀台

  相关减免税收、发放专项资金等法律政

  策支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资金拨款

  与制定法律法规方面并不能顾及全面。三、优化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

  式的方法策略(一)政府应践行的策略一是制定校企合作各方的有关权

  力、责任和利益的法律法规,完善校企

  合作机制;

  二是对投入资金比例进行调

  整,对于中职经费的支持力度适当加

  大,及时更新中职教学中所需的软硬件

  设施,政府一方面从整体上靠拢发达国

  家,增加投入教育经费,另一方面逐渐

  拉平本科专科在资金上的投入比例,同

  时,制定鼓励企业向中职学校投资的政

  策,对合作企业税收实行减免制度,鼓

  励学校变现科研产品给企业,从政策上

  奖励合作企业等;三是对校企合作委员

  会的成立给予支持和鼓励,通过校企合

  作委员会,可以对企业对岗位人才和技

  术支持的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对中职学

  校的各个专业特点予以了解,可以对接

  企业与中职学校的相关需求,帮助学生

  参与实训工作,保障学生在实训时的安

  全,对校企合作中的争端进行调节,明

  确各方的权责利。

  校企合作委员会应由

  政府投资组建,由校企双方共同维护,使得校企双方不对称的信息问题得以解

  决和疏通,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二)

  企业应践行的策略一是要转变传统用人观念,以才能

  作为判断是否录用的标准。不可否认,本科院校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

  适合管理类工作,但是重点本科院校很

  少有实践机会,因此本科院校学生比中

  职学生的实践能力稍差,企业技术岗完

  全可以让有实力有能力的中职学生担

  任,这样才能使吸纳人才的几率得到增

  强。二是将人力资本预算合理放宽,具

  备长远的眼光。企业具有盈利性质,因

  此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校的人力投

  资总额是否能收到等量回报是企业投资

  与否投资多少的决定因素。

  而其实企业

  前期投资是必要的,对中职学生的教育

  费用的支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实践

  知识进行学习,更快地成长为高质量人

  才为企业所用,也使企业可以尽快收获

  投资回报。

  三是支持和资助建立实训基

  地。实训基地的存在方式可以独立于企

  业和中职学校,是联系学校和企业合作

  的纽带,企业聘请专家在实训基地定期

  指导学生,同时岀资将先进实践设备购

  买回来用于实践训练等。(三)

  中职学校应践行的策略

  一是中职学校适当增加对于实训基地的合作投资。

  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向政

  府申请合作经费或自费一部分费用,保

  证基地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校企双方按

  照一定岀资比例共同建造实训基地,企

  业主要对前期培训学生和投资设备等工

  作负起责任,学校则主要对中后期管理

  学生、就业定向等工作负责,同时,双

  方对于开发课程、开展科研等工作共同

  GUANG

  DONG

  JIAO

  YU负责,明确分工,使双方利益都得到

  保障。

  二是对于中职课程要灵活设置,“工学交替”模式;企业若是需要研发

  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立合理的人员,可以与中职院校签订“产学研

  择业观和就业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网络通识课程

  合作”模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

  现校企共赢。(四)学校教师应践行的策略一是教师应提升自身经验值,弥补

  (五)学生应践行的策略

  一是应该建立合理就业观。

  对于行

  开通。

  中职学生学习的课程完全利用网

  络开设显然不现实,但是部分理论课程

  业的发展前景和岗位的提升价值予以

  重视,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导向,学习新

  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而具有较强实践性

  的课程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网络与

  自己知识缺漏,做“双师型”教师。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又为中职学校与企

  业减少了人力成本,达成共赢。

  二是对

  知识与新技能为动力,使自身工作能力

  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

  二是使自己

  实体课相结合,可以节约授课和学习时

  间,使中职学生将更多时间用于实践锻

  具备专业能力与素质。应扎实学习岗位

  技能,认真专研每个操作,复习旧知

  炼,改变实践课程时间相对较少的现

  状,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是采

  用多种模式,使校企合作功效能够最大

  程度地发挥岀来。根据专业自身不同特

  点采取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比如,企

  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利于良好教学效果

  的实现,可以通过加入新元素和开设慕

  课等网络教学方式使课堂效果更加高

  识,学习新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

  系,为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效和生动。三是应重视塑造学生的专业

  素养,将正确价值观渗透给学生。中职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正确

  需要各方努力与支持才能越来越好,从

  而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与进

  步。责任编辑朱守锂业需要会计人才,可以与中职院校签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若是需

  要基层工作人员,可以与中职院校签订

  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对学

  (上接第64页)(四)工匠精神的实施长阐述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孩子成长的期效果是:中职生能够理解工匠精神的1.

  学校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

  完整的实施计划,逐步实施,保障工匠

  精神的实施。重要性,引导孩子成为工匠大师从而受

  到尊重,要支持孩子从事产品加工生产

  工作,要相信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积

  内涵,有成为工匠的心理准备,并决心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岀色的工匠;

  通过媒体的宣传,家长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支持孩子将来通过努力成为工

  2.

  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

  累经验,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咼超的工

  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

  师者,也需要

  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做的事,并追求完

  匠大师。5.

  利用广播、网站、传播工匠精神

  匠大师;

  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会更加突岀,有成就

  感,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场

  面。美。

  教师自己要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要钻研自己的专业技能,热衷于培养学

  的纪录片、黑板报评比弘扬工匠精神。

  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省市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资格考试等项目载体,实

  施工匠精神的培育。生的工匠精神。乐于奉献,以身示范,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否有决心参与

  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学生毕业后

  做学生成为工匠的引路人。3.

  校企合作引进学徒制,培育中职

  6.

  制定学生工匠精神德育考核,考

  到企业工作,并通过待遇留人。

  全社会

  生的工匠精神。从企业聘请一些技艺高

  超的工匠,到学校带徒弟,定期指导学

  核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学习情况。是否形成重视技能、尊重工匠的氛围,学生是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来认可和

  生实训,培养学生加工、生产产品、检

  五、培育工匠精神的预期效果及存

  验学生的作品,以身示范工匠精神。在问题通过培育工匠精神可以达到的预

  弘扬工匠精神。责任编辑何丽华4.

  利用学校召开家长的机会,向家

  广东教育?职教2021年第3期77

篇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为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与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作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校中企业实习、校企共建、科技合作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校企合作和校企共建两种模式。

  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以实现双方利益为目的,经过合法协商、签约,共同开展校企合作行动的一种形式。校企合作主要通过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设施、管理经验及数万种岗位安排等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学习内容。

  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包括:

  (1)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

  (2)校企合作研发新产品,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产品实际应用。

  (3)提供企业管理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4)企业导师与学生论文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等等。

  2.校企共建

  校企共建,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投资或参与高职院校建设,校企共同成立或共同协助招生、教育和培训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这种模式通常包括企业赞助,共同招生,建立奖学金基金和中职教师培训等。

  高职院校和企业成立合作办学机构,利用互补的资源,提供实践性课程和实训基地。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机会,更好地融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获取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和技能。

  1.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合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得到课程改革的启发,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获得一批培养成熟的人才,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当下的市场和发展趋势,并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企业形象。

  2.合作性强,具有良好的商业性和有效性。学校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未来研究实现更加有效的知识共享,帮助双方共同创造更好的教育和就业环境。

  3.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整合企业资源,改进教学法和教材,更新最新实践技能,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各个方面地应用所学知识,接触到实际的应用场景,同时还有机会接触行业内的一些领导和专家。

  当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利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会引起矛盾。企业方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希望获得充分的回报,但是学校方面也有自己的考虑,难免会产生利益分配矛盾的问题。

  2.所有企业都希望与高校进行合作,但是高校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与之合作,因此选择企业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

  3.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工作安全问题,以及在寒暑假中的工作岗位安排可能也会存在不少问题。

  三、总结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培养模式。总的来说,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得以有效合作,在财务、技术和人才等多个层面上互相受益,更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毕业后,拥有各类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和能力,成为具有全面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篇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典型案例(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改革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元主体深度合作的探索实践,构建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既解决了企业维修人员短缺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了校企双赢。一、实施背景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提出了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引入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二、实施过程1(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定义1.校企合作的定义。校企合作是中专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统一,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目标。广义的校企合作包括了学校与外部一切行业、实体机构或组织的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行为。订单式培养式、工学交替式、实体融合式、顶岗实习式及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校企培养的几种典型形式。2.双元主体的定义。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要经过职业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这两种不同场所的培训。其中,职业学校主要向参与培训的人员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企事业单位则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育人模式不仅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及时与市场接轨,帮助学生就业,同时校企双方还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得共同提升。(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当前校企合作呈现出的特点是学校对企业的需求比较旺盛,而企业主动作为的相对较少。很多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还都仅停留在表层,没有达到校企深度融合的目标。具体而言,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国内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比较松散,从而弱化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且大多数职业学校采取的校企合作的形式都是工学结合,形式比较单一。(2)不少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只签订了协议,“为合作而合2作”,其实并无实质的合作,校企合作流于形式。(3)“伪校企合作”的情况频频发生。比如,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追求校企合作的实绩,只要企业有需求就答应,根本就不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企业不愿意继续合作。2.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当前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校企业合作没有法律保障。尽管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但是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比如,校企合作依然没有经费保障,国家没有强制推行劳动准入制度等。所以,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比较主动,而企业则比较被动。二是人才观念比较落后。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存在着一种相对矛盾的现象:一边是企业出高薪,但招工依然难,而另一边则是大家挤破头皮要去上好大学。这种社会性的人才观念使学校制定的人才方案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有较大偏差,而这也成为制约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三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急需改革。职业学校要鼓励各专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同时给予其政策和资金支持。(三)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我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在调研相关行业、产业、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3社会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本专业采用“双元育人、双线并行、双师共育”的“3D”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中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公共课、专业课、拓展课三个板块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构建双元主体育人模式:双元学习身份(学生和员工),双元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双元师资队伍(教师和师傅),双元考核评价(考核和考评),双元学习场地(学校和企业)始终围绕汽车整体构造和设备维护维修两条线并行前进。2.课程体系构建。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采用“双元育人、双线并行、双师共育”的“3D”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公共课、专业课、拓展课三个板块课程体系(涵盖两个主要专业素养,一个专业扩展素养及一个基本素养)。三、成效与经验1.学校以专业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开展校内外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继续培养骨干教师,派送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42.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团队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通过内培外引来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内培就是:每一年选派一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学习,来补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力量;每学期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日派部分专业教师下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专业技能的再提升;外引是:选聘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到校任教,优化我们专业教师结构;多次邀请南宁交通职业学院的彭教授到校给专业教师进行企业管理和企业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理念。3.为配合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学实施,必要的实训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我们是根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配备所需要的专业设施设备,并新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中心,确保四到六名学生一个工位,实现企业模拟现场,强化学生的职业概念。4.条件与保障(1)组织保障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有效运行,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组建了由学校、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汽修专业发展教师成长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类问题,为校企合作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保障。(2)制度保障学校为了为于保证校企合们合作有效运行,制定定了《校企合作双元共育人才协议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制度。学校5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为支持重点;企业以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实训、师傅指导为重点保证常态化接待学生实训。5.主要成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地曾于2014年被评为“广西示范性专业”。该专业学生自2009年开始参加梧州市职业技能大赛汽车项目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多年获奖学生代表梧州市参加了广西教育厅举行的汽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教学科研成果有自治区级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地市级一等奖15名,二等奖的15名。课程开发校本教材4本。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奖6教师组技能大赛奖教师指导学生奖汽修实训大楼与合作企业的汽修厂汽修企业培养学生修车企业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四、体会与思考通过近年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信息网络,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出台一些激励校企协同育人的配套政策,吸引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中,加强产学研各环节的有效链接。比如,加强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帮助企业落实好国家相关优惠政策。2.明确“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首先要明确学校培养的学生适合企业的哪些岗位,学校的课程设置、企业的岗位设置怎么进行,双方的合作怎么开展,这些问题都是双方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所以双方要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将校企合作企业纳入到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共同设计教学内容,着重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锻炼之间的衔接问题。102019年4月

  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汽修运用与维修基地项目典型案例(二)校企合作共建汽修实训基地展新颜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自立项建设以来,从基础调研入手,紧扣任务书,细化建设任务,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下面,我着重谈谈我校的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建设。一、实施背景中职汽修专业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汽修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造成了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同时,汽车行业又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各项高科技产品(ABS,BBS,GPS等)使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汽修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方面,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师,有的有汽修经验,却没有专业11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实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二、实施过程(一)主要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瞄准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二)具体措施1.创新突破——校企合作赋予持久生命力,“利益”是关键校企之间要实现深度、长久的合作必须建立起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运作机制。依托企业主体,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方面,还是在促进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带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盘活多元化办学就业模式,既可以让汽修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后)就到企业实习培训,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培养的汽车修理专业人才更有12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对现行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当前企业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学生的培养体制紧紧地与市场结合。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汽修专业实习基地,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优势和经济实力,让企业积极参与盘活校内国有资产,使相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对相关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经营,同时加强学校实习设备的目标。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通过与学校合作,既可为公司增添技术力量,提高公司部分工作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利用部分学校资源,加强企业与学校或专业人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树立起社会服务型的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机会直接进入企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完善结合,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过渡。同时,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为就好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依托企业主体和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实现校、企、学生之间“三赢”的模式,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培训注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力。我校和梧州附近的众多汽修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在我校建立了汽车美容车间,整合了我校的原有设备和政府投入的新设备,平时作为13学生上课的美容车间,各个汽修厂有员工培训需求时,由我校教师在这里为他们培训。并把各个汽修厂合作成为我校汽修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各个公司实习,实现了合作共赢。2.目标明确——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汽修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型的技能人才为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实现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生产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传承汽车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中职学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创新:积极探索一种适合中职学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前提下的教学模式,力争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2)突出特色:通过校企共建汽修专业实习基地,突出汽车维修专业品牌特色,在全区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3)提升能力:通过校企共建我校汽修专业实习基地,学校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学校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管理、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改革创新精神、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3.打造优势——以市场化规则,定教学实训标准我校校外实训基地成立后,便以市场化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确保了我校汽修专业学生教学与实训的功能,更通过市场的严格检验,自身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144.保障措施严格遵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1)建立健全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等。(2)建立健全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三、成效与经验1.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通过建设实习基地,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形成“三赢”(企业、学校、学生),从而使实习基地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实施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明确专业技能训练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考证,实行“双证”毕业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师通过合作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开展企业调研、专项课题研究、企业内技能认证、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15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为中职教育提供师资保证。4.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聘请企业优秀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具体完成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满足中职教育适应企业技术、业务、管理发展要求。5.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室建设,让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在汽车基础知识、汽修标准化操作、汽修质量检测、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专业方面问题的能力。发动机运行台架实训室建设16发动机拆装台架建设汽修的实训大楼与合作企业的汽修厂1四、体会与思考通过近年来“车间+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车间+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以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必须逐渐提高,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且各个阶段应认真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三)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整体工程,全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各部门认识到位,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方能取得实效。18

篇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与部署,教务处组织开展了校企合作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以合作企业数量与规模,校企合作的方式与深度为内容,采用文献调研、发放问卷、深入访谈三种调查方法,对我院所属12个教学院部的校企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我院校企合作基本现状,找准了校企合作中的症结,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与方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目前,我院拥有115家合作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3家,小型企业44家;一产企业2家,二产企业41家,三产企业72家;合作关系密切的有52家,合作关系一般的有63家;与工科类专业合作的有67家,与文科类专业合作的有48家。

  2007年以来,合作企业帮助学院建设实验实习设备共投入970.5万,主要来源于汽车与机电两个学院的合作企业。其中,韩国现代集团捐赠的汽车价值约200万元,日照方圆汽修厂与深圳大雷实业公司提供的实训设备约700万元,其它专业70.5万元。

  近三年来,合作企业共推荐技术人员150人到学院兼教任教,最多的是机电学院的合作企业裕鑫动力11人,其次是信息学院的合作企业联想集团10人。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289人的订单培养,主要是外国语学院与青苹果数据有限公司签订100人,机电学院与日照钢铁50人,旅游与两家合作企业55人。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1008个,主要集中在机电、建工、旅游等相关专业上,占实习岗位总数的19.7%。合作企业共接收毕业生就业298人,接收教师企业顶岗128人,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893人,以上工作集中于建筑与财政两个院部的专业。

  目前,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数是37个,受益在校学生达4526人。以企业冠名的订单班有4个,其中,旅游学院3个,信息工程学院1个;以企业冠名的实训中心(基地)有5个,其中,旅游学院2个,机电、汽车外国语学院各1个。2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分别是日照运总与银座泉城。

  二级学院主要是按专业大类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共有108人,其中来自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专家或技术、管理人员73人;其主要职能集中在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指导学生校内实训、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模拟训练、顶岗实习、聘请一线专家授课指导实训等。合作企业参与了18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的工作。其中文科类专业7个,工科类专业11个。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23门,其中一体化课程16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4部,其中正式出版11部,自编讲义10部,实训指导书13部。

  多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为学生提供实训,其次是展职业技能鉴定,仅有少数学院兼顾用于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宣传合作企业形象上。

  二、存在问题

  (一)合作企业数量不足,专业发展不平衡

  学院现有58个专业,合作企业仅有115家,且多是中小企业,每年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只有几百人,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工科类专业明显好于文科类专业,在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3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有21个;在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过程的18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11个。

  (二)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但深度不够

  综观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大约为以下几种:第一,“2+1”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如水产学院与日照水产集团的合作,机电与双港集团的合作,都采用了这一模式,第二,“订单”式,即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类培养目前以“冠名班”形式最常见,如银座泉城班、联想班、蓝海班等。第三,“工学交替”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这类多体现在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专业上,如艺术学院玉马服装厂,食品学院与日照质检所的合作。

  然而学院在争取企业资金与设备支持上,学院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上仍然没有突破。一是多数专业也是停留在企业加入建设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交流活动,可能安排学生参观等浅层合作关系上。突出表现在浅,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个别专业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开展比较深层次的合作,但是不是全方位的合作。

  (三)企业主动性不高,校企合作难以找到切入点

  在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中小企业很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后备人力资源,但是又没有能力参与深度的特别是全面深度的合作,而有能力的大企业往往不愿参与合作。有些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的职业道德都不满足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工作没有正确认识,一心想坐办公室、吹空调、当主管,眼高手低。个别实习生有的不打招呼就离职。

  (四)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管理有漏洞

  在12个教学院部调研中,有一半以上的院部认为,多数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不清,不能全身的投入工作中,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也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通过电话采访,被调查企业反映个别院部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标考核落实不到位

  学院出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办法(暂行)》,在2008年上半年,对全所专业进行初步考核,只是收集了状态信息,没有对表现突出院部进行表彰。

  (六)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备

  目前二级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一是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二是没有专门协调机构,三是没有明确的部门人员职责。

  工作目标性不强。二级学院希望能有一个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点对面的合作。二产企业的实习方式和时间与三产企业都不一样,需要更灵活的措施,不能简单的一刀切。问卷调查表明,部分院部提出三产的企业愿意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忙时顶岗的方式接受实习生,70%的企业愿意在不同的岗位上接受不同专业的实习生。

推荐访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校企 人才培养模式 合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