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5篇)

时间:2023-05-02 10:30:05 浏览量:

篇一: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幼儿园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一、背景介绍。

  本单元的主题为"我们去野餐",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使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尊重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

  1.从生活中了解野餐。

  (1)让学生准备野餐所需的食物,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准备工作。

  (2)以游戏的形式分析野餐所需要的准备工作,比如选择野餐地点,准备野餐所需要的物品等。

  2.领略大自然的美。

  (1)在野餐地点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美景。

  (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大自然的意识。

  3.拓展学生的视野。

  (1)让学生借助科技的领域,学习野外需要的设备,用游戏的形式学习野外的技巧。

  (2)让学生通过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野外的生存能力。

  4.爱护大自然。

  (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珍贵,学会为大自然而热爱大自然。

  (2)介绍大自然破坏的后果,教会保护大自然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尊重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

  1.以实际活动为主:采用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大自然美景,学会尊重大自然。

  2.以游戏为辅:采用小组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助中实现快乐的学习,培养。

篇二: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一直是教育界探索的热点。以大单元为基础进行语文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性。因此,本文选取优秀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本案例采用了“文化文本教学法”,将文本作为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起点,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主线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理解。如在探讨《九辛》时,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典故的背景及历史影响,还可以借助电影资源,让学生深入体会古代社会文化。

  其次,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新生主体活动”,将引导学生由宏观上的文本理解切入到具体的学习元素,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究,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如针对结构、作者思想特点等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运用网络资源协助学习,进行学习评价,最终形成更加完善的学习思路。

  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采用了“活动型教学”,将课堂真实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启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反应,以激越学生内心的活力,达到有效掌握文本理解。如可以采用影像、艺术等多元手段,让学生创造性的参与课堂活动,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最后,本案例则采用“联系现实”教学方法,将文本中蕴含的价值观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悟读书的礼仪与道德,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一部文学中的文化情怀。如课堂可以形成一个有趣的文化交流

  -1-

  氛围,让学生学会思考文本背后的价值观等。

  综上,优秀的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文本的理解,更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文化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未来,新课程改革将越来越深入推进,希望语文教师可以借鉴本案例,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2-

篇三: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三下第4单元

  01大单元

  大主题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表达教学训练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结合本单元的单元页、单元课文内容、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学习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去发现作者是如何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观察时如何思考,提出问题,并且怎样用实验来解决自己观察时提出的问题,同时将3这样的观察发现变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通过抓住关键句写出来。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可以把“阅读、比

  较、推断、质疑、讨论、看一看、听一听、记一记、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做一做、体会、表达观点”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学习实践任务,并将这些学习实践任务概括为“探索和感受”,通过“阅读、比

  较、推断、质疑、讨论、”去探索课本里的观察到的大自然的变化,进行学科实践任务。把“实验、表达观点、分享交流、体会、”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素养实践任务,并概括为“感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从而热爱大自然,拟定本单元的大主题为:探索自然之奇,感受自然之美。

  02大主题

  大目标

  本单元围绕“留心观察”编排了四篇课文:《花钟》主要介绍了,通过作者的留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蜜蜂》主要介绍了,通过作者的留心观察和实验发现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小虾》抓主要介绍了,通过作者留心观察和记录的有趣和快乐的虾。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总体要求,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1.认识个26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3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与鉴赏】

  1.能根据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能准确用词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3.学习细致生动的描写

  【表达与交流】1.能用上恰当的连接词,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并且写出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

  2.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梳理与探究】

  1.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

  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2.学会多角度观察,观察时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尝试通过实验解决问题,推断自己的观点。

  03大情境

  大活动

  本单元表达与交流是习作“我做了一次小实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事物的变化,并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变化,通过实验进行论证。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单元课文的探究学习中学得探究大自然奇妙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那些美好而奇妙的事物,进而热爱大自然,形成本单元学习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这样的表达与交流是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逐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本单元学习所要发展和培养的“如何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把关键句的意思写清楚”的学科思想方法,且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观察事物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因此根据本单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以“探索大自然”为话题为设计单元主题化情境为: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探索自然之奇,感受自然之美”,制作观察手记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收获。围绕这个大单元主题化情境,设置三个大活动项目:一、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一:读自然之美,感自然之奇,二、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二:探自然之奇,感自然之美三、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三:探自然之趣,感自然之妙

  04大关联

  大整合

  围绕单元大主题,从最后要达成的习作、整本书阅读这一单元应用拓展性学习作为总体要求,将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园地学习、课后思考题等单元内容进行组合,构建一个单元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目标系统,进行比较阅读:1.整合比较阅读:(1)《花钟》《蜜蜂》《小

  虾》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奇妙,且梳理三篇课文在观察对象、观察方式、观察周期等方面的异同。(2)整本书阅读:法布尔《昆虫记》

  2.精读《花钟》发现花开之奇3.比较学习《蜜蜂》《小虾》发现动物之奇4.整合科学学科二单元和三单元内容,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并结合单元课文学习到的方法进行记录。

  05大项目

  大任务

  围绕以上三个项目活动设计了以下项目活动如下:一、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一:初读自然之奇,感自然之美项目任务一:单元导读课

  1.学习本单元教材内容,借助插图、课后思考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方法

  2.预学本单元的生字词,查字典理解不认识的字词3.搜集、积累关于观察和思考的名言项目任务二:初读单元课文,初步感受自然之奇

  1.根据学习单,整体阅读单元课文,初步感受自然之奇

  学习单一

  2.交流汇报:

  3.比较发现三篇课文在表达观察变化所得结构上的异同

  (1)《花钟》先描述现象,接着提出问题,再证明思考,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2)《蜜蜂》先提出问题,接着证明自己的思考,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小虾》围绕虾的有趣和快乐生活,边观察,边记录

  作业设计:

  1.根据并行开设的科学教材的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或者第三单元《影子的秘密》进行实验记下观察记录,以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为例:根据以下图片中研讨的问题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先做好观察准备、制定观察计划。

  2.整本书阅读《昆虫记》观察根据“学习单一”记录自己的阅读所获,图文记录

  二、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二:探自然之奇,感自然之美

  学习任务一:学习《花钟》感受花开放之奇

  1.精读第1自然段,找出本段的关键句

  2.梳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画一面花钟

  3.精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花的开放

  4.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用你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不同的花的开放

  5.精读第2自然段,探究花开之奇的原因,和作者最后的观点作业设计:1.查找资料,补充课后习题中牡丹、向日葵、蝴蝶兰的花开时间和原因,完善课堂上的花钟,2.根据并行开设的科学教材的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进行养蚕的观察记录第一天:蚕的样子,可以围绕关键语句写清楚一段话的意思,图文结合来记录蚕的样子。

  学习任务二:学习《蜜蜂》感受动物之奇

  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题第一题,梳理“我做蜜蜂飞行小实验”的过程

  2.用上习作提示的连接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1”梳理出的蜜蜂飞行小实验的过程。

  3.品读学习2--8自然段,借助学习单梳理,蜜蜂飞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的思考,我的发现,做实验或参与实验的人的心情

  4.借助课后思考题第二题,品读课文,去发现做实验记录时注意准确记录,如做不到正确记录,则注意用词准确。

  5.品读第3自然段,学习实验人物心情的方法:动作语言或神态描写。

  6.借助学习单、实验图表,综合以上1,2,3,4,5的学习方法,说一说“我做蜜蜂飞行小实验”的过程,说清楚人物的发现和心情。

  作业设计:根据并行开设的科学教材的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进行养蚕的观察记录第二、三天…蚕的产卵、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及有趣的发现和发现有趣的地方时的心情,可以围绕关键语句写清楚一段话的意思,图文结合来记录。

篇四: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①一体性设计案例:

  一、设计题目:《快乐说故事》

  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

  三、教学素材:《小马过河》、《钓鱼》等有趣的动画故事、实物模型及实验装置等。

  四、教学目标:1.利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课学习的乐趣;2.理解并正确运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3.让学生在理解上面的物理概有进行一定的扩展,理解物理现象的规律性出现;4.培养对物体之间动量守恒的实验佐证的思维习惯及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有趣的动画故事,搭设一个有趣的“情景”,使学生充分投入。

  (2)实物模型:展示物理相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能清楚了解到物理概念;

  (3)实验装置展示:通过对相应实验装置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当中的原理,以及证明动量守恒定律等,让学生在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同时也拓宽了自身的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老师利用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老师介绍物理相关的原理,并用相关图解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3)实操:老师用实物模型展示物理现象,让学生观赏并总结这一现象的规律性;用实验装置展示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动量守恒定律,从而获得直观的感受。

  (4)复述:老师和学生一起复述动画故事,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期末的知识总结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老师和学生最终一起进行一次比较客观的总结,展现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中取得的成就,以thankful方式总结本次学习。

篇五: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案例解说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是以大任务、大情境、大活动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以整体的目标任务为驱动力,依据课标,将教材单元转化为大单元,围绕大单元主题(大概念),促进学生迁移应用,设计大作业,发展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聚焦核心素养,以学习为中心,运用系统思维,指向概念性理解,建构有联系的意义课程生活。课程生活前面加了“意义”这个词,有意义的课程和没有意义的课程是不一样的。

  大单元教学设计愿景:有清晰的目标达成线索;有逻辑分明的核心任务设计及层次递进的子任务规划;基于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可以看见如何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室意义课程生活。

  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课标和大单元内容(大单元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分为自然单元和重组单元,当下更合适的是自然单元,以教材为主,但要超越教材),提炼大主题或大概念;基于学情分析(现在太多的大单元设计对学情研究不够,对“人”研究不够);确定大单元目标和达成评价;生成大任务并转化为学习活动。

  一、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

  如何确定单元学习主题?要在课标分解、教材驾驭、学情读懂的基础上,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之所以倡导大主题、大概念,是因为要从关注学科的碎片、零散知识,走向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主题名称要能指向大观念,体现实际应用,反映育人意义和价值;主题概述要阐述核心概念及其关联,聚焦核心素养阐述意义跟价值,能够说明课时安排。比如下面这位化学老师提供的案例:

  有的教材已经给出了单元主题,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有些内容是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提炼主题内容的,比如,拿语文学科来讲,语文现在是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主题双线并行,很多老师顾得上单元主题就忽略了语文要素,顾得上语文要素就忽略了单元主题。能不能结合两条线提炼一个大概念和大主题?能提炼出来最好,如果确实提炼不出来,建议还是使用教材给出的单元主题。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时,重点要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旧知”、原有学习方法和家庭情况,多方论证。

  以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这一单元为例,先要明确旧知和新知,通过检测找到障碍点,再开展教学。

  二、续写大单元目标

  我们至少要通过三到四个策略进行针对目标的学习。

  一是层级分解法,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大单元目标”。课标只规定了学段目标,没有对学期目标及大单元目标进行分解,我们只能借助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目标进行研究、分解。

  二是复制比较法,将所教版本教材的教参中的单元目标与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参目标对比后,续写适合自己的大单元目标。另外还有基于课标内涵、本质的分解融合法。目标续写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如果目标不对,接下来的设计也是徒劳的。

  大单元的目标续写是核心问题。

  1.大单元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今天很多老师对课标分解不了,也驾驭不了。分解课标是一种技术,驾驭课标是一种能力。具体如何分解?举个例子,每个学科都可以分为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学时目标,其中英语不是分学段,是分级。

  看上方中间这张图,为什么说现在的语文教学阅读量不够?国家课标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要达到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要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

  外阅读要达到100万字。而初中三年要完成260万字的阅读。但是有些老师只知道教教材的内容。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这些要求分解出来,分成每个单元的增量,并且把其他版本的教材里比较好的文章、主题、要素列进来。

  比如数学课标中有一句话是“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句话可以作为学习目标吗?不可以,因为太笼统,不好操作。想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中有几个关键词,三角形、内角、内角和,它们都是旧知。规定性条件是“观察、操作”,行为动词是“了解”,核心名词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哪个成分含有未尽信息,就分解哪个。

  基于这样的分解表把课备完之后,老师的眼中就没有问题生,只有暂时达不到这节课学习要求的学生。

  2.大单元目标来自教科书教学内容除了2017年之后统一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的教材版本之外,第八次课程改革还有个亮点,就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学科都有7~8个版本的教材,百花齐放,质量也非常好。

  对于教材,一要真正驾驭教材,一定要读懂编教材的意图(右上角图);二要有大备课的概念(现在好多实验学校,4个半月教一本书都教不完,但用好大备课的概念,1个月就可以教完一本书,甚至一学期可以讲两三本书)。

  我们要厘清一共有多少个单元,多少文章,再研究怎么教,而不是纠结在每节课里去教鼻子、耳朵、嘴巴。

  比如语文学科,《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文章,不用太多地去分析文本,而是要思考,这些文章到底是为了完成哪些语文要素,体现哪些人文主题?它们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能不能调换位置?

  其实是不能调换的,因为它背后体现的是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递进性。

  数学也一样,学方程时,先学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学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这是一种递进式的学习。几个知识点分布在不同册的教材中,所以在教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首先要唤醒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记忆,并为二次函数做铺垫。

  数学学科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尽管版本不同,但都是对课标的分解,老师可以站在不同角度收获启示、加以利用。特别是作业设计,把不同版本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拿来做些修改,就可以为老师所用。

  3.如果找不到其他学习目标,可以把教参中的单元教学目标转变为单元学习目标

  如果是数学学科,要尽量让学习水平转化为行为动词,把“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这些词转变为具体、分层、可测的“说出、写出、画出”。

  语文学科中的“提取信息,编写故事”,是个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具体、不分层、不可测,想真正证明学生能达到这个目标的话,我们设了三点具体标准:1)会用摘录和删除的方法缩写故事,不改变故事的原意;2)会用改写和概括的方法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3)缩写后的故事要求情节连贯、语句通顺、结构完整。

  图片左边是教参给的目标,而在右边的目标中,我们做了有针对性的增量。

  三、规划教学过程

  ——生成大任务并转化为学习活动

  根据目标产生疑问,以挑战性问题为核心,将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依托活动要素组织教学,让学习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避免问题和活动的碎片化、浅显化。生成大任务,根据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活动需要符合学习任务性质,活动步骤要有递进性,突出认知发展和思维进阶。

  解决了目标问题,接下来解决方法问题。我们谈到,所有教学设计要结构化。

  在神话故事这个单元,李老师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精读课、阅读课、写作课课型。她设置了任务导学、课外阅读、情境习作、单元达标四种课。

  其中任务导学课包括基础过关课、群文阅读课、学法指导课;课外阅读包括自主阅读课、阅读交流课;情境习作包括自主写作课、习作指导课;单元达标包括单元检测课。整体过程经历了课内得法、课外拓展、写练运用、巩固检测。

  再以“比例”的教学为例,这张结构图给“比例”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了三个任务,基于任务提出问题,再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四、达成评价——学、教、评一致性

  让“有教学、无评价”成为过去时,当下的教学一定是嵌入评价量规,即评分标准,在思维障碍处、学生困难处搭建“问题解决”或“活动规则”评价支架,引导学生高质量“做事”。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知识迁移、思维进阶的大活动,遵循“学、展、评”的学习链,遵循“提出问题—组织学习—成果呈现—交互反馈—梳理归纳”的问题解决流程,从而不断丰富自己,形成成果,进行反思评价,完善自己的学习历程。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如何上好“总—分—总”的大单元导读课?大单元导读课重点是“揭示大背景,提出大问题,建立大框架,形成大思路,明确大观念,形成大策略”。也就是让学生们有一定的方向。现在很多老师课前不告诉学生到底要讲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了一半,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把大单元比作中长跑,那么处于起跑阶段的导读课不在于跑得多快与多远,而在于状态、姿势和节奏。大量的导读课也并不在于学多少知识,而在于做好铺垫,其功能和价值在于为本单元学习提供“先行组织者”,是为本单元后继学习确定目标、设计路线、明确方法、提供动力。

  除了大单元导读课,再对大单元设计下的新授课模式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一般首先要明确目标,这里确认的目标是共性目标,学生基于共性目标会产生两个“huo”,第一个“huo”是“收获”,第二个“huo”是“困惑”。有了疑惑,有了问题,才有动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之后还有不会的,就进入合作学习。这时候肯定还有不会的,于是要展示质疑,展示重点、难点、易错点。然后进入精

  讲评价,可以小组之间先互相点评,再由老师点评。最后还有达标提升和课后学以致用,形成闭合的循环。及时反馈是大单元教学的一个亮点,反馈越及时、越有针对性,质量越高。

  还有一个特殊课型是复习课。

  目前的大多数复习课都是新授课的翻版,划定范围、确定目标、老师开讲。我们的复习课的基本理念是“复习不会的,会的不复习”,基本模式是:

  1)明确范围、确立目标;

  2)复习检测、排查问题;

  3)查漏补缺、梳理体系;

  4)巩固练习、温故知新;

  5)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型背后有三个要素,一要运用学案导学,二要运用小组合作,三要依照当堂达标的策略。

  现在一个班基本都有四五十个人,多的甚至有六七十人。仅仅靠老师是带不动的。

  传统教学方式为什么让老师很累?因为老师没有用好小组合作,当老师把划分小组、组长培养、组文化建设、课堂常规都做好之后,就不会出现上不完课的情况。

  结构改变性质,结构决定功能,结构都不变,怎么有形式?所以小组合作体系建设是大单元的一个重要抓手。

  大单元教学重点不是让老师讲,而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如何经历和体验学习?要结合老师给到学生的一份整体的学习线路图,我们现在叫它“学程方案”,有些专家会叫它学历案、导学案。无论叫什么,都是基于学生自己的大主题、大任务、大情景开展一种自主驱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出来,使其可视化。这样才能保证过程评价有证可循。

推荐访问: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设计 单元 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