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仁怀四大行动抓实白酒产业——仁怀市白酒产业发展调研

时间:2022-05-05 16:55:02 浏览量:

摘要: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形势,仁怀市以实施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培育千亿产业、打造千亿强市”目标,扎实推进“一看三打造”战略,深入落实“再造一个茅台”要求,着力实施生产提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产业延伸“四大行动”助推白酒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形势,仁怀市以实施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培育千亿产业、打造千亿强市”目标,扎实推进“一看三打造”战略,深入落实“再造一个茅台”要求,着力实施生产提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产业延伸“四大行动”助推白酒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全市白酒完成产量33万千升、同比增长8.4%,总产值582.1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加值501.3亿元、同比增长13%,销售收入555.1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257.6亿元、同比增长11%,税收收入179.3亿元、同比增长16.1%,财政收入179.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白酒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5%。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生产提质”行动。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按照“高点定位建园区、高端引领抓产业、高歌猛进上项目”思路,围绕打造1个千亿企业引领、3个百亿企业支撑、10个十亿企业带动、40个一亿企业跟进的“1314”白酒骨干集群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统揽,建成了省级仁怀经开区及仁怀名酒工业园、坛厂配套产业园、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推动了白酒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了白酒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入园企业达185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148家、白酒配套及非酒企业37家,2016年实现白酒营业收入达494.9亿元。二是优化整合资源。按照“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创新企业勇创天地”和“抓大、限小、扶中”思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千企改造”工程,制定出台白酒生产企业集中规范整合方案,采取鼓励做大做强、实施兼并重组、依法淘汰关闭等方式,切实有效整合资源,逐步实现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转变,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发展转变。目前,全市酒类企业达28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达92家、产值上亿元企业达34家;
已成功引进娃哈哈、劲牌、祥康、和佳等优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实施战略重组。三是守牢生态质量。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目标,以“四河四带”为抓手,深入推进“绿色仁怀行动”建好特色产业带生态屏障;
率全省之先推行公检法环“四位一体”执法机制,高悬“六个严禁”“六个一律”两把利剑,保护好生态河、美酒河。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严格执行《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率先制定全国首个酒类团体标准——《仁怀大曲酱香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白酒质量管控标准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成国家酒检中心仁怀分中心、贵州质检院仁怀分院,强化产品质量认证和安全监测。

(二)实施“品牌建设”行动。一是做响地域品牌。依托酱香白酒酿造生产环境区域优势,统筹推进赤水河谷酱香白酒产区综合开发建设,整体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品牌,成功申报“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成功创建“全国酱香型白酒知名品牌示范区”,仁怀酱香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日益彰显,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仁怀酱香酒”品牌价值达721.9亿元,位列知名品牌示范区上榜品牌第1名。二是做强国酒品牌。全面服务茅台集团发展,充分发挥国酒茅台品牌龙头引领作用,以“扩大品牌总量、提升品牌质量”为主线,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和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国酒茅台品牌影响力和中国酒都对外知名度。目前,贵州茅台已连续入选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近700亿元。2016年茅台集团实现白酒产量6.3万千升、销售收入459.8亿元,以全国白酒行业0.7%的产量实现行业7.1%的收入和31.5%的利润。三是做优梯度品牌。以成功创建“全国酱香型白酒知名品牌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品牌提升、质量强市和产学研联盟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培育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大力扶持企业开展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申报,通过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拥有酒类注册商标7549件,其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贵州省驰名商标”119件、“贵州省名牌产品”12个、“贵州十大白酒”品牌4个。

(三)实施“市场拓展”行动。一是搭建交易平台。推动大数据与白酒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高速路”,建成了集市场交易、电子商务、品鉴体验等为一体的酱香酒交易中心和中国酒都名酒汇等营销平台,积极引导茅台、国台、钓鱼台等知名酒类企业进驻白酒交易中心。目前,入驻白酒交易中心企业达57家,入驻中国名酒汇企业60多家。二是实施数产互动。实施“互联网+酱香酒”行动,建成云上酱香、京东商城仁怀酱香酒馆、线上“9号店”电子商城,入驻企业达211家,引导酒类企业“触网”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大力支持国酒茅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加快建设,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面向中小型企业提供信息发布、商务代理、在线交易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目前已培育电商企业23家、各类电商网店116家、上线产品260多种。三是加大宣传推介。持续开展“仁怀酱香酒·中国行”、全面开启“仁怀酱香酒·世界行”等市场拓展活动,设立仁怀酱香酒宣传推广基金,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推广,积极组织酒类企业参加成都春季糖酒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推介展示活动,拓展销售渠道,逐步消化库存,实现白酒产值倍增。

(四)实施“产业延伸”行动。一是推动酒旅融合。围绕创建茅台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丰富提升茅台酒镇“国酒之心”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产品业态和配套服务,打造了国坛、金酱等酒庄和《天酿》等酒文化演艺剧目,建成了茅台人家、53°酒店等宾馆酒店和主题客栈,引进了280家公司落户茅台发展旅游业态。目前,全市新增涉旅市场主体852家。2016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608万人次、同比增长37.2%;
实现旅游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45.2%。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和“抓一接二连三”思路,围绕新兴产业延伸白酒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印刷包装、物流配送、商务广告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教育医疗、健康养生等产业。目前,全市白酒产业直接就业5.4万人、间接从业10万人,实现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4%;
吸收贫困人口就业2000人以上。三是发展循环产业。积极倡导粮、酿、畜、沼等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建成“有机原料(高粱)—白酒—酒糟—饲料、有机肥—有机原料”物质循环利用为主的白酒产业链。目前,全市种植有机高粱26万亩、产量近6万吨、产值达5亿元,带动4万多群众增收致富,仅此一项带动粮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工有待加强,投资环境亟需优化。一是企业生产建设环境不好,无理非法阻工现象频发,在引资企业上体现尤为严重,导致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不理想,企业正常生产建设秩序未能有效保障,导致个别招商引资企业缩减投资甚至撤资。二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办事效率不高、审批流程繁琐、许可互为前置的问题依然存在,投资环境亟需优化。

(二)企业管理粗放,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一是企业缺乏市场营销理念,没有自主开发市场,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品牌乏力,产品结构不合理,去年高端产品销量大跌,部分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导致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卖酒难成为普遍现象。二是企业管理落后,相当一部分企业,包括部分规模企业至今仍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未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三)企业融资困难,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多数企业土地和房屋产权手续不完善,难以开展融资,资金周转困难,加之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过高,企业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二是部分引资企业对仁怀酱香酒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产业规律,与本地合作伙伴协调不好,厂群关系处理不好,有的引资企业实力不强、投入不到位,个别企业资金断链,急于收回投资,未能按期投产,失地农民不能就业,诱发了新的社会矛盾。

(四)标准体系缺失,市场监管有待加强。一是茅台镇、中国酒都域名使用混乱,茅台镇金字招牌被乱用,年份酒标注随意使用;
未建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评定体系,不法酒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扰乱市场。二是原料监管和标准体系缺失,周边地区生产原料质量难以把控,不法商人用东北高粱筛选后冒充本地原料,对白酒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五)基础设施滞后,要素保障亟待提升。一是基础设施滞后,要素保障不到位,水、电、路、气、讯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白酒产业发展需求,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亟待提升。二是中水回用、废弃酒糟综合利用处理、上下游产业配套等问题急需解决。

(六)品牌散小杂乱,集群优势尚未形成。一是全市白酒企业众多,品牌杂、规模小、分布散,2000万元以上规模白酒企业仅77家,占有证白酒企业286家的26.9%,大多数白酒生产许可证及生产设施设备闲置未发挥作用。二是品牌效应和产业集群优势发挥仍然不够明显,品牌竞争力总体不强,真正有影响力的白酒品牌屈指可数,除国酒茅台影响较大外,其他白酒企业整体在国内市场影响力十分有限,更多是区域性品牌,缺乏拳头产品,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以外卖基酒为主。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提出:“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看三打造”(即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并出台系列扶持措施,重点放在仁怀市。2016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仁怀市名优白酒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巩固提升全国优质酱香酒主产区地位。

(二)有良好的品质优势。酱香酒是中国白酒的独有香型,是跻身世界三大蒸馏白酒的唯一香型,而仁怀市作为酱香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国酒茅台作为酱香酒的鼻祖,代表了中国最好的酱香酒。在国酒茅台的引领下,系列酱香酒企业以其优质的原料、独特的工艺、不可复制的环境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当前,全国酱香酒占白酒产量比重不到4%,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酱香酒产能10多万千升,具有极大的市场提升空间。

(三)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多年发展,仁怀市白酒企业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技术工艺和流程日益成熟,产业工人队伍、营销队伍日益壮大,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发展环境条件日益改善,为产业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只要坚持把白酒产业作为仁怀市的第一支柱产业,作为全省重中之重的产业,用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政策、更优的环境,就一定能够促使仁怀市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奋力开拓市场。一是创新开展仁怀市酱香酒整体品牌宣传、形象打造和营销推广,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糖酒交易会、博览会,深入实施“仁怀酱香酒中国行”活动,聚集各方优势资源将仁怀酱香酒全面、细致、有效地推向全国。二是指导白酒企业制定新形势下开拓市场的策略,帮助企业搞活营销扩大销售,促进地方酒业实现从“产好酒”到“能卖酒”的跨越。三是充分发挥仁怀市大中华白酒交易中心和国酒城白酒展示交易中心作用,鼓励白酒企业利用两个交易展示平台做好酒类销售,做好品牌推广,推动开放合作。

(二)加大金融支持。一是用足用好各大银行针对仁怀酱香酒推出的各项金融产品政策。二是积极争取各家银行加大对白酒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拓宽对白酒骨干企业贷款担保范围,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三是加大融资渠道支持力度,继续落实好仁发〔2014〕7号文件中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贴息扶持,帮助白酒骨干企业解决银行信贷融资问题。

(三)坚守质量底线。一是严格按照《仁怀酱香酒生产工艺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酱香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3〕244号),加强酱香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国家酒检中心仁怀分中心、仁怀酱香酱香酒科研所作用,大力推进集中检测检验工作,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仁怀地方酱香酒标准”和“仁怀酱香酒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三是制定出台“酱香型年份酒认证体系和管理办法”,规范年份酒市场,实现酱香年份酒的价值回归。四是探索建立酱香酒产品诚信体系,积极推进标准化质量体系认证,不断提高酱香酒产品采标率。

(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深入落实《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重点解决好赤水河上游地区水环境、茅台镇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及环境卫生问题。二是继续发展“工业梯田”,深入开展土地项目整治,突破土地瓶颈,优先保障白酒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建立健全白酒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国内高校合作采取委托培养方式培养白酒产业发展人才。

(五)加强品牌建设。一是大力彰显国酒茅台品牌,把赤水河谷最优质的资源、最好的环境配套给茅台集团,始终占据酱香酒酿造的最高点。充分发挥国酒茅台的品牌和龙头带动作用,引领众多酱香酒企业发展,形成品牌梯次。二是继续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深刻认识地域品牌作为特殊资源的集聚效应,切实强化“中国酒都”、“仁怀酱香酒”品牌和“茅台镇”地域品牌保护和使用管理,确保品牌资源的有序开发使用。三是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贵州省著名商标”和“贵州省名牌产品”,力争今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贵州省著名商标”20件以上。

(六)做活工业旅游。一是整合白酒、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以文化产业提升白酒产业,以白酒产业促进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传播文化产业,实现白酒、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白酒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支持茅台集团发展工业旅游,培育打造国台酒业、酒中酒集团等一批酒文化旅游示范点。三是大力开发名酒文化产业,加大以酒俗、历史遗迹、酿酒工艺、酒器(具)、酒与名人名作、酒与趣闻轶事为主的名酒文化整理挖掘力度,坚持把名酒文化和历史文化、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地域风情、生态环境等结合,积极发展茅台酿酒工业旅游和白酒文化旅游,打造“品茅台酒、游美酒河”为主题的精品白酒文化旅游路线。

推荐访问:仁怀市 仁怀 白酒 产业发展 调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