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8篇)

时间:2023-05-03 09:05:04 浏览量:

篇一: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栏本专栏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供稿强管理抓进度保质量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泸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书面交流1>>>一、强管理,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建机制。2019年5月,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调整到市农业农村局,并建立了农业、财政、水务、自然资源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指导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了各级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年度实施、有机衔接、注重效益的总体思路,2019年优先在“两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种子基地、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园区建成20.9万亩“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生态美观”的高标准农田。三是强制度。配套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评审、资金使用、质量监管、工程验收、风险防控、约谈通报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项目监督管理。二、抓进度,严格把控关键节点一是挂图作战。各区县根据工程进度控制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施工人员和工程设备,优先推进田间主体工程,各项目标段在4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5月底全面完工,项目区大春生产实现满栽满插。二是靠前指挥。分管副市长带队深入各区县项目现场,督促指14|四川农业与农机/2020年6期|>>>导区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困难。市农业农村局分片区组织工程建设和农业技术专家,成立田间服务小分队,深入各标段现场,指导各项目区统筹安排施工进度和大春播栽期。三是确保进度。项目推进期间,多次组织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局长及经办人员到进度靠前区县、标段现场观摩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从2月中旬起,开展现场督导20余次,有力确保了项目推进进度。三、保质量,全方位强化项目监管一是定标准。制定泸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评定指标体系,各区县参照使用,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二是强监督。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等实际情况,在项目区成立群众监督小组,全程义务跟踪监督工程质量。强化行政督查检查和交叉检查,跟踪整改落实,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三是重安全。层层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台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全、规范、有序、高质量的推进。

篇二: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201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201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农田

  工作总结

  高标准201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201X年9月至201X年5月,在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指引下,根据省政府贯彻落实"成片推进、整体建设、产业跟进、科技支撑、产村相融、综合配套、整合项目、聚集资金、竞争立项、群众主体"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乐山市政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圆满地完成了201X年度9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新的典型,取得了好成绩。

  一、政府召开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西充会议精神,乐山市政府于201X年12月26日召开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方为加、副市长阿刘时布及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领导,市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区(市、县)分管县长、及其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市农业局就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了专题发言,要求各区(市、县)科学规划,真抓实干,明确目标,全面落实责任,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重点工程项目整合;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各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政府西充会议精神,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局面。

  二、真抓实干,成片推进,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201X年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情况201X年度乐山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其中水田改造

  8.69万亩,旱地改造

  1.31万亩,实施田型调整

  4.38万亩,建成农田排灌渠系26.64万米、蓄水池95口、山坪塘62座、拦水坝21座、提灌站1座、囤水田1423处、修建机耕路119.千米、田间生产路276.34千米;地力培肥12.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6.61万亩、秸秆还田

  5.49万亩.201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总投资20924.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967.6万元,市级投入2037.8万元,县级投资981万元。

  (二)已建成的示范片情况

  我市201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市中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马边县等县(市、区),以田网、路网、渠网基础设施建设、高产创建为主要建设内容,建成示范区6个.其中市中区

  1.9万亩(关庙-石龙示范区)、峨眉山0.7万亩(桂花桥示范片)、夹江1万亩(界牌示范区)、犍为0.7万亩(舞云-定文示范区)、井研

  2.3万亩(磨池高凤示范区)、马边彝族自治县0.2万亩老河坝桃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

  6.8万亩,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节水化灌溉和产业化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

  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专门成立以书记、县长挂帅,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农业、水务、监察、审计部门及项目实施镇(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和监督,集中办公,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各级财政、农业部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与项目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项目进展实行半月一报的制度,既能迅速掌握各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项目建

  设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难题。

  二是健全资金运行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一事一议"、"先建后补",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公示公告制、政府采购等监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了项目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公示制,对项目申报立项、批复下达、项目实施、资金补助、竣工验收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项目建成后,确定工程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属和管护主体,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管护机构,制订管护措施,做到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受益一片。

  (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1、按照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坚持走合理开发的道路,科学编制规划,实行乡镇比选,选好建设地点.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特别是旱片死角的改造治理步伐,因地制宜地开展田网、渠网、路网建设,以田型调整为重点,渠系建设为补充,完善田间生产道路建设,建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努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建设目标。

  2、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体现群众意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深入调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村民代表的作用,民主决策、民主规划、民主管理,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推行"民办公助"建设方式,由项目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自主组织施工、开展资金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材料收发监督、竣工组织验收.在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突出位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突出水利工程性措施,切实增强保灌和抗旱能力.大力推广应用各种

  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灌溉及旱作农业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一是认真抓好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切实提高科技推广使用效果.

  二是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在项目区的推广普及,重点支持良种和良法的普遍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

  三是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5、积极探索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实施项目有效结合、资金有效整合,发挥规模效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其它农业项目的有效整合,探索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6、建立社会资本投入激励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标准高、投资大.结合土地依法有序合理流转,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形成政府、农民和社会多元投入的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

  二是创新建设机制.大力推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业主、民间资金和广大农民群众建设高标准农田;

  三是依法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成片规划,成片发展,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7、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提高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依靠科技,抓点示范,点面结合,整乡镇、整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探索坡耕地综合开发治理和利用之路,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区的科技含量。

  8、坚持按照水利工程灌区、小流域或集流区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讲究开发规模效应。

  9、坚持"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打总体战"的组织管理办法,在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管理的前提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尽其职,进行项目的规划、评估论证和计划编制工作。

  (三)强化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为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深入民心,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采取会议、电视、公开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项目区大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为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使群众都能知道,积极的参与进来,理解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严格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工程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项目监理制,与施工队签订施工合同,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搞好工程的施工管理,落实各项投工、投劳任务.

  二是资金管理报账制度:实行严格的区级报账制,实行专人、专户、专账,领导小组组长一支笔审批的管理,保证资金不脱离财政监督的轨道,资金统一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划拨奖金到工程施工队,做好资金的使用、监督,搞好预决算.

  三是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实行工程监理,并按工程要求建立质量管理细则,实行分段管理,专人负责,聘请项目区农民组成群众质量监督组,凡上阶段不符合质量的不进入下阶段,各阶段均有专人签收,实行阶段质量验收与完工验收相结合。(五)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

  高标准农田建设各个项目根据其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运作管理方式.

  一是对基础设施、设备交由相关部门管理;

  二是对改造后的工程交由镇村负责管理并订立管护责任书;

  三是将改后的田土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使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一次建设、长期利用、长期保护、长期受益,真正做到改造一片、见效一片,为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成效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市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行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等措施整体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成方、林成网,项目建设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田排灌、蔬菜种植等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础.全市6个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区,新增粮食产量

  419.7万公斤,新增产值1473.47万元,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项目区建成规模化经营主体6个,经营面积

  1.6万亩。

  (二)社会效益

  1、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农田基本能达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标准,提高了项目区农机作业化水平和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促进了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2、项目区地力培肥和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展示、新模式示范、病虫害防治、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训等,农业科技应用步伐加快,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进一步提升,耕地地力普遍提高1个等级以上,肥料效益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从而可进一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三)生态效益

  1、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了项目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耕地质量,减轻了水土流失;项目区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高产创建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和浪费,减少了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通过项目实施,使上万亩耕地得到改良.排灌条件的改善、增肥措施的落实、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大幅度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循环、生态的目的。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

  1、大量劳力外出,影响农民投工投劳与项目建设.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的自筹资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

  说是搞好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打工日益增多,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妇女儿童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成为"386199"部队,老弱病残多,动员足够的劳动力参加项目建设较难,部分项目区投工投劳变成了以资代劳,农民出资,专业队伍施工.有的项目区由于受外出打工收入影响,农民筹资难,投工投劳不足,影响项目区土方工程标准建设。

  2、投资标准偏低与建设标准较高相矛盾的问题.由于我市山区、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占比重大,人多地少,土多田小,即使再平坦的农田也存在田块小、地面高低不平的情况,土地平整和沟渠、道路修筑任务重,建材二次搬运成本高。

  3、项目建设区田型调整普遍困难.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彻底解决和完善所涉及农田的灌排设施,有利于农机耕作和农作物生长,这些都是受当地农民欢迎和迫切需要的.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要对农田田型或灌排体系重新布局,,必然要涉及到田型调整,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政策以及农民对农田分配特别敏感等各种原因,极易产生纠纷,使之成为丘区县当前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梗阻.今后还需科学制定选项立项条件。

  六、对策和措施

  1、中央、省、市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连片建设现代农业(水稻)永久性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耕地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平均一亩需投资201X元以上;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高标准农田建好后农民热切盼望机播机收,1米宽的耕作路难以满足机播机收要求.因此,建议将耕作路设计为

  2.5米宽,将每千米补助标准提高到7万元。

  2、建议市级财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1000—50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3、减少区、县级财政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以减轻区、县级财政压力。

  4、改善财政补助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产创建基础上,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的扶持,提高农业生产服务能力。我市将以这次高标准农田绩效考核为契机,引导各县(市、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创新建管机制,形成工作

  合力,发挥规模效益,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发展。二〇一X年九月

篇三: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根据省、市关于开展省搞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研督导工作的要求,现将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国家、省和市的相关要求,到2016年底我区要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3万亩,分三年完成。2016-2016年度,我区预计均能超额完成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2016年度,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1万亩。经现场勘测、规划设计,我区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定于犁市镇的新联村、沙园村、群丰村、下陂村、黄沙村和花坪镇的长地头村、花坪村、奎塘村,按行政区划界线和各村委基本农田的实际情况,共划分为5个项目区,实际拟完成建设面积1.28万亩,大于市下达我区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项目的预算审批、立项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落实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二)2016年度,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8000亩。经现场勘测、规划设计,我区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定于犁市镇的厢廊村、下园村、溪头村和犁市村,共划分为3个项目区,实际拟完成建设面积1.16万亩,大于市下达的任务。目前,已完成《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已按有关流程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计划于10月份前全部完成勘测、规划设计与预算审批、立项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由于正值农作物生长和成熟期,2016年度和2016年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水稻收割后)同步进场施工,由区国土资源分局和区农业局负责管理、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实施。

  二、落实两个保障,加强三个衔接,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顺利进行

  落实两个保障,即:

  一是落实组织保障。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项打基础、立长远的系统工程,是国务院赋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区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国土、农业、发改、财政、住建、水务、林业、监察、审计、各乡镇行政主要

  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不定期召开专项会议或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听取、研究、部署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把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纳入2016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之作为政府重点工作来抓。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目前,2016年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省级补助资金共00万元已下达我区,由区财政局负责该笔资金的支出与管理工作,确保专款专用。同时,我区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灵活的方式、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商业资本与民间资本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加强三个衔接,即:

  一是加强部门间的衔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涉及部门多,为确保形成工作合力,我区建立和完善了

  以区政府为主导,国土、农业部门业务指导,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组织实施,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实施,相关部门协助

  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机制,多次强调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高效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二是加强与村委、村小组、村民的衔接。从项目选点到规划设计,再到进场前准备工作,区国土分局、区农业局和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多次组织作业单位到现场踏勘,走遍了每一个拟建设图斑。在此过程中,充分征询了村委、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做到建设前农民同意,建设中农民参与,建设后农民满意,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管护主体。村民对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认为该项工程能够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平,使得因缺水只能当旱地耕种的农田可以重新种植水稻,同时新修机耕路、生产路也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提高机械化耕种程度和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为此,当地各村小组组长专门召开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村民大会,各村民代表均表示强烈支持该项工程施工,并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申请表》和《同意施工的证明》上签名。

  当地村民的全力支持,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选点规划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衔接。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为避免工程重复建设、浪费国家资金,我区对2016-2016年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点进行了充分考究,确保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充分衔接。目前,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并共同建设的有4个,分别是犁市镇黄沙村陈屋片、犁市镇黄沙村刘屋片、犁市镇新联村石脚下片、花坪镇长地头宋屋片省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益,切实做到每笔资金都用到实处,用到提高农田质量上来。

  要在今年完成两个年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压力还很大,问题还很多。我区将以此次督导座谈会为契机,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一场政治硬仗来打,抓紧组织进场施工,抢抓黄金时段,倒排工期,一定按时保质、不拆不扣地完成这项工作任务!

篇四: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关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受市政府委托,现向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作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南通市农发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至2015年底,我市国土、发改、水务、农业、农发等部门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0.84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47.73%,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起到了应有的基础性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与成效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

  从1994年起,我市农发部门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当时称为中低产田改造,每亩投入量为350~800元,建设标准很低,至2010年,累计建设21.1万亩,年均1.24万亩,这个数据已被上级列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统计。2011年至2015年,我市农发、农业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别为2、2.15、2.5、1.8、5.6万亩,共计14.05万亩,建设标准为1300~1500元/亩。余下的15.69万亩分别由发改、国土、水务部门实施。

  2015年度,我委共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7个计5.6万亩,是前四年平均数2.1万亩的2.7倍,项目资金总投入8400万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国家农发项目6个计3.1万亩,农业部项目1个计2.5万亩。共新建电灌站26座,地埋干管32.59㎞,100KVA变压器20座,配套输变电线路10.55km;新建田间机耕路51.2km,机耕桥27座,路下涵482座;新建仓库

  1700平方米,晒场2070平方米;新建河道护岸6.66Km;栽种女贞、广玉兰、香樟等优质树木

  32660株。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考虑到我市农田基础设施落后、贯通机耕路的农田占比不足40%、严重制约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和仅依靠上级项目资金改造农田周期过长的情况,2015年市政府同意我委会同水务局在北新、寅阳、东海三镇开展机耕路建设试点,重点解决农机入田通道不畅问题。市镇两级财政共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机耕路277.47公里,新增可机械化作业面积6.96万亩。

  2016年度,我委已着手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5个计4.5万亩,项目资金总投入6750万元。其中国家农发项目项目3个计2.5万亩,启东市农发项目2个计2万亩。目前已通过选项入库、立项审查、编制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和上报年度计划等相关程序,完成项目招标,部分工程已开工建设。

  为顺利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我市农发项目建设情况的综合检查,2016年,我委在按计划实施当年项目的同时,对2011年以来涉及9个区镇的未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突击扫尾,排除一切障碍,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扫尾工程的竣工验收、项目审计和资金拨付工作。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举措

  1.高度重视,努力争取上级农发项目。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地形地貌呈现水网交错分割、农宅布局分散、地块高低不平的特点,农田单幅田块平均面积不足30亩,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委积极争取上级农发项目,2015、2016年共争取上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个,新建高标准农田8.1万亩,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2150万元。另承担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工程投资额3000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平均工作量是往年的3倍以上。

  2.定向规划,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基础条件。为改变我市只能种植旱熟作物、土地产出率偏低的现状,我委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十分重视建设内容的规划设计。一是坚持基础配套与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深入实地调查摸底,充分听取村组干群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项目镇水文地质条件、田块走向、水流方向及产业布局等基础资料,对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进行配套设计,在普遍建设路、桥、涵、电、树等常规设施的同时,突出专项建设内容。以高标准设施农业为导向,重点建设管道灌溉、喷滴灌等设施;以水旱轮作为导向,重点建设泵房、渠道、田埂等设施;以粮食生产为导向,重点建设烘干房、农机库、粮食仓库等设施。从而不断提高农田的适应性,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创造条件。二是坚持生产规划与村庄规划相结合。充分了解项目区内现有村庄规划布局及下步设想,倾听群众呼声,在道路及桥涵的定位上,尽可能地将农业生产需要与农民生活出行需要相结合,让农民充分体验项目建设给他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三是坚持项目效益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在不打破现有村组行政区划、保证田间灌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对村组内现有不规则田块、沟渠进行整合、填平、疏浚,将项目区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农业精准开发目标。

  3.精心组织,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我市明确项目所在区镇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体,市农发部门为规划、指导、督查单位,市财政局为资金监管单位。着重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招标关。严格按照政府项目招投标程序确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土建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委托专业代理公司负责,全部进入启东招投标中心,由招投标中心发布招标公告,全面实行资格后审制,要求所有投标人必须具备水利、市政三级及其以上资质。二是把好质量关。要求监理单位严格实施现场监理,严控原材料、工序流程、施工工艺、基础性工程和隐蔽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每月召开监理公司负责人和项目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工程质量建设监管工作例会,监理公司及时提交监理月报,通报监理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要求。建立农业开发项目农民监督员制度。每个村聘请1-2名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较强的村组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作为农业开发项目监督员,代表项目区群众对农业开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我委定期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开发部门的所有人员都深入项目区,包片包乡,抓工程进度,抓施工质量。组织督查、观摩活动,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对施工单位处罚的依据。三是把好验收关。工程竣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组织复检,区镇初验,县级组织监察、财政、农委、设计进行复验,最后报请上级验收。验收时,验收人员必须

  备有卷尺、测距仪等工具,对所有建设内容进行实地丈量;对涉及强度、厚度等关键性指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四是把好资金关。所有工程竣工后,委托审计单位进行单项工程审计和资金审计。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按合同规定根据施工进度、质量考核、审计结果拨付项目资金。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我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促进了土地流转。项目建成区土地流转率由20%提高到70%以上,为推进全托管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提高了农机应用水平。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了农机入田通道,建成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三是推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项目建成区的土地后,或兴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或种植可以全程机械化的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使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土地租金普遍提高300~500元/亩,农业合作组织通过规模化集约经营,节省了农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高标准农田占比较低。我市现有总耕地面积106.5万亩,至2015年底,高标准农田占比仅47.73%,在南通市

  各县(市、区)中居末位,与南通市提出的十三五末占比达到80%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部分农户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不高。我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在1亩左右,平均每个农户的承包田面积仅为5亩左右,且分散在3~5处。已流转或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而无流转意愿的农户主要种植旱熟作物,作业方式以人工为主,改善农田设施条件的迫切性不强,所以这部分农户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成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阻力。在以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时,一些农户以自家承包地因道路、场地、仓库、泵房、配电间建设被固化为由,阻碍施工,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程。

  (三)建设定向难以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定向应根据将来该地块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品种而定。从过去的经验看,已流转并落实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地块,建设定向和内容容易确定,建成后设施的利用率很高。而未流转的土地,经营主体仍是一家一户,种植的作物品种各不相同,建设定向和内容难以确定,编制计划时矛盾很大,建设方案上报批准后仍要求反复改动,造成很大被动。建成后设施利用率也不高,甚至出现擅自损毁设施的现象。

  (四)农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2014年底我市实行机构改革,把农业、农发、农机三个单位合在一起。合并前农发局在岗工作人员(不含二线人员)12人,合并后调离6人,留下的6位人员中,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人,年近60岁的老同志有2人。为了充实农发线力量,我委已将其他条线的6位同志借用到农发线。农发工作需要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借用的人员主要是农业技术人员,对工程技术一窍不通,政策业务又不熟悉,严重影响农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十三五”工作安排

  2016年9月19日,南通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会议,根据南通会议精神,9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了我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3.5万亩,其中2016、2017、2018三年每年建设10万亩以上。至“十三五”期末,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突破80%。新建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达到1%以上,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指标以县为单位达到1%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50%左右。

  (二)建设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整体推进。依据城镇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空间布局规划、农田水利规划等,在留足城镇建设、工业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成片推进、规模开发,快速形成一批连片高标准农田集中区。

  2.坚持资源整合、合力推进。整合各类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统一安排,统筹使用,整体推进,形成合力。

  3.坚持综合开发、高效利用。突出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电科学配套,综合运用水利、科技等措施,促进连片开发、规模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规模经营有机结合,开发与利用相互协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填平废沟呆塘,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促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4.坚持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坚持各级党委、政府上下联动,相关部门和实施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工作举措

  1.进一步强化领导,整合力量。市委、市政府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同时,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领导配合,组建专门工作班子,从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农委、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市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抽调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落实专门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进行集中办公,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区镇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主体,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加以落实。

  2.进一步加强统筹,有序推进。一是统筹规划。在严格遵守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规划等的基础上,统筹谋划,以村为单元、镇为单位统一制定“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对建设期超过10年且原建设标准不高的农田,可纳入建设规划。二是整合项目。实行八个结合,即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与美丽乡村、特色村镇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绿化造林相结合,与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项目相结合,与省投土地整治项目相结合,与泯沟填小拓大、宅垅整治项目相结合,与小农水项目、河道疏浚项目相结合,与农村建筑物拆旧、拆废、拆闲相结

  合,对上述各类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实行统一安排,统筹使用,整体推进。三是连片推进。要按照规划,每年选择2~3个区镇实行整镇推进,其他有建设任务的区镇实行整村推进,形成规模效应。

  3.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标准。一是加大投入。各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利用上级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同时市财政局通过融资等手段筹集资金,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在达到上级项目投入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设内容,每亩再增加1000元左右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和土地平整等。二是利益共享。市财政对新增1%以内的占补平衡指标给予所在镇每亩10万元的建设补助,对超过1%的指标,再奖励5万元;对新增的增减挂钩指标,由市统筹调度使用,调度最低价格不低于每亩10万元。通过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取得的净收益(扣除偿还借款、利息)以及奖励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以及项目区对外的道路、河道的连接提升及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支出等。

  4.进一步强化建设,提高质量。一是严格标准执行。严格执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使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全

  面实施路、桥、涵、电及排灌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设施应用的广泛性。二是严格工程管理。认真执行建设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工程管理制度,确保规范运作。三是严格检查监督。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指标效益的跟踪督查,保证进度和质量。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对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四是严格项目验收。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工程设计标准做好项目验收,确保不留隐患。

  5.进一步强化利用,提高效益。一是注重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以村为单元,先流转、后建设,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凡不愿意流转的农户,其承包田应调整至住宅邻近田块,从而实现高标准农田的连片经营。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全托管”、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二是注重建后管护。加强对高标准农田的管护,对符合条件的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发挥镇村主体作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畴。三是注重土地利用。对土地整治后新增的耕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包、流转等方式加以利用,发包收入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6.进一步强化考核,落实责任。统一制定我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分年度计划,把五年建设任务,分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区镇及行政村,明确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确保五年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对各区镇实行专项考核并纳入综合考核。要求各区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各村的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奖惩力度。通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增强各级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市委、市政府决定于10月14日,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就我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部门主要领导、各区镇党政主要领导、各村党组织书记、指挥部全体成员将参加会议。会议将组织参观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有关部门作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各区镇签订责任状,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讲话。会上将下发《启东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年度、分村域规划》、《启东市关于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配合召开好这次会议,我委在再一次调研、征求区镇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年度、分村域规划。2016年在原有规划面积4.5万亩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5.7万亩,使2016年建设规模增加到10.2万亩,同时确定2017年至2020年分别规划建设10.1万亩、10.09万亩、9.66万亩、3.45万亩,上述目标均已分解落实到村。规划中,明确2016年海复、启隆二镇实行整镇推进,2017年王鲍、合作二镇实行整镇推进,2018年北新、吕四港、圆陀角三区镇实行整镇推进,2019年东海、近海、寅阳、汇龙四镇实行整镇推进,2020年惠萍、南阳二镇实行整镇推进,未实施整镇推进的区镇全部实行整村推进。通过5年的建设,使我市的高标准农田占比提高到88.81%。建设标准也由原来的1500元/亩提高到2500元/亩,总投资额达到10.88亿元。

  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尽职尽力,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办事,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实施,取得应有成效,为全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篇五: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关于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为了全面了解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析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区人大农委于6月对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由现代农业(水稻)项目、土地整理及改造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基本口粮田项目、小农水重点县、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构成。规划到20xx年,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73400亩,其中,到

  20xx年建成40100亩。从2011年至今,我区完工并纳入部省统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164802亩,通过认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111538亩。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要求。区政府于2014年成立了xxx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xxx区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专家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区农牧林业局。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区农牧林业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工办、水务局等部门的职责,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xx年)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4]561号)的要求,2014年12月编制完成了《自贡市xxx区2011-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方案》。按照规划统一建设,为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依据,为xxx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进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机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创新投入机制,建立了“政府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创新管理机制,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按照管理主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和统一编制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验收认定的原则,建立了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建设机制,大力推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建设方式,调动了广大群众投入高标准建设的积极性。

  (四)技术支撑,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区级农牧林(农业农村)、水务、交通、国土(自然资源)等部门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是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技术力量。xxx区自2006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009年开始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11年开始实施现代农业(水稻)项目等,多年的土地治理项目实践,形成了从规划设计、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竣工验收、运行管护等方面一整套规章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区级农口部门通过多

  年实践总结,已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病害水库整治、小型蓄拦水工程、机电提灌站、排灌渠系、节水灌溉、格田整理、旱地坡改梯、土壤改良培肥、田间道路、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比较完善而可行的技术措施,为保质保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整合项目、连片推进。按照“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土地整理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基本口粮田项目、小农水项目等的建设、如:建设镇银匠村实施的2013年改造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也是集中连片进行建设的;20xx年成佳镇正兴村(原黄连树村区域)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和省级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就是协调规划、优势互补、同期建设;建设镇石岭村等实施的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也是通过有机衔接,连片建设,共同发挥综合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自“十二五”启动以来,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都有了明显提升,在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但在项目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协调管理不够,项目推进缓慢。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来源多个口子,项目实施基本上是以项目部门牵头,项目所在镇、村协调推进的方式。在项目实施中牵头部门总体上力量不足,项目监管存在缺位现象;镇村协调与施工单位沟通难度较大,角度尴尬;群众

  因受益、生产等诸多问题阻工、信访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大多数项目耗时长,推进缓慢。

  (二)区级财力薄弱,支持力度有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多数要求市区资金配套,但我区财力薄弱,项目配套资金保障难度大,加之我区耕地规模较小(习惯面积22万亩,二调面积34.51万亩),也不是产粮大县,向上争取农业类土壤改造项目的难度较大,可供整合的项目有限,与两县相比支持力度差距较大。

  (三)后期管护不够到位,效益发挥不明显。项目验收后,项目管理维护不够到位,验收要求局部整改的问题缺乏持续跟踪,有的施工单位没有对标整改,项目所在镇村与施工单位因局部质量问题矛盾突出,项目移交使用手续不完善,管护责任不够明确,以致有的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效益发挥不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认真贯彻《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四川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部门及镇村作用,积极协调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项目所在地镇村形成合力,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二)加大项目整合和区级财力投入力度。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区政府要根据财力适度加大涉农项目投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同时,深入分析研究项目整合,发挥

  规模效益。

  (三)加强建成项目维护管理,提升质效。项目业主单位要加强验收后局部问题整改跟踪,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整改,确保质量;及时完善项目移交使用清单,明确管护责任,发挥镇村对建成项目维护管理作用,全面提升项目质效。

篇六: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XX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XX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根据省、市有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精神,我县按照XX市下达的建设任务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项目开展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经过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有效统筹、指导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专门成立XX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副组长,国土资源、农业、财政、林业、水务、发改、住建、环保及各乡镇等相关单位主管领导为成员,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和县农业局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体,实行责任制,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建立档案。县政府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纳入了县重点项目考核体系,定期组织交流,开展督导,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县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格局。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就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落实项目责任制。2016年度我县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按6:4的比例国土负责完成1.2万亩、农业完成0.8万亩,分别由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各为项目牵头责任单位,组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坚实基础。我县召开了有关部门及镇领导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各自责任。同时,各牵头部门也到当地村向群众宣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来。

  二、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1、2016年项目进展情况

  由国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1.2万亩,总投资为1440万元,建设范围涉及沙田镇的11个村委会、遥田镇的11个村委会、回龙镇的3个村委会和梅坑镇的3个村委会;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0.8万亩,总投资960万元,建设范围涉及黄磜镇的雪洞村、茶洞村和马头镇的军一、军三、秀田、秀坑、上湾、罗陂村等八个村委会。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项目土地清查及勘测、项目招投标、项目规划设计,落实了项目监理单位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规划设计已送市专家评审,预计八月底可完成市专家评审,然后送财政预算审核,预计九月底项目工程可以进场开工建设,在明年的1月份可完工。

  2、2016年项目进展情况

  市下达我县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1.77万亩,由国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建设任务为1.062万亩,总投资为74.4万元,建设范围涉及沙田镇的3个村委会、遥田镇的14个村委会、回龙镇的1个村委会和梅坑镇的5个村委会;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0.7万亩,总投资840万元,建设范围涉及丰城街道办的涧下村、岳城村、文长村、高桥村,黄磜镇的下黄村、西草村,马头镇的湾田村、石角村等八个村委会。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方案的编制,下一步工作进行项目的立项及招标。争取在九月份完成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项目建设工作程序多、任务重,难以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项目有关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如项目的立项、勘测、招投标、规划设计、专家评审,预算审核等,每一个程序都需要严格周密进行。虽然对项目的管理有利,但也拖延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2、建设资金有限,难以建成高标准农田。按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要求,目前农田需要建设的内容多,投资大,难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要达到现行的高标准农田标准是难以实现的。

  3、XX县是山区县,耕地面积少,大面积连片平坦基本农田比较少,大部分是丘陵耕地,工程施工难度大,相对于平原地区项目建设成本要高。

  4、农田建设项目多,难以整合资源。目前农业、水利以及扶贫、农综等单位都有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各项目的独自规划造成规划难、实施难的局面。难以避免重复规划利用。

  5、工作经费缺乏。由于我县财政比较困难,难以落实项目工作经费。

  6、项目牵头单位管理问题。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分别由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牵头实施,负责落实建设任务的60%和40%。而各地实施时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如有些地方是国土资源和农业分开进行实施的,也有国土资源负责前期的工作,等招标后再分开进行管理实施的,也有完全由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的等等。这样就造成了管理协调问题存在,不利于今后项目的实施。

  (二)今后工作建议

  1、加强工作指导、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方面要求按有关项目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也要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项目管理规定制度,同时上级部门加强指导工作,加强部门的联系协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项目运作走弯路,工作出错误。

  2、抓紧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工程早日开工建设。由于今年是项目实施第一年,工作经验不足,造成项目进度慢。今后将加紧项目的审核批复工作,特别是2016年度项目抓紧落实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项目能在年底开工建设。

  3、争取落实工作经费,加强与县沟通,争取县财政能解决部分项目工作经费补助,保证项目的正常工作资金需要。

  4、建议统一全省、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如招投标,是由国土资源集中进行,还是国土资源与农业分开任务进行招标工作,以及今后的上级部门管理问题等,建议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分开管理,这样更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和实施。

篇七: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7年5月27日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集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就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别听取了市农资局、国土局专题情况汇报,并赴全市各区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所在镇、村负责人和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形成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6年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坚持高效率组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南通下达给海门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5万亩。截止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主体工程建设,年内计划再开工建设10万亩,基本达到序时进度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市级层面专门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区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市发改、财政、农业、水利、国土、农资、农办、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并设立了办公室和工作督查组,具体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组织、推进及验收工作。市农资、国土等部门主动将工作重心向高标准农田倾斜,建立健全了现场办公、例会点评、督查通报等机制,有力增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合力。各区镇也相应地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体系,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管、镇村主建”的推进格局。

  2、注重规范管理,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以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意见》、《海门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海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程》等一系列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并装订成册,明确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标准要求,全面规范项目从评估立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项目精品工程。

  3、坚持联动开发,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联动开发、高效利用”理念,注重发挥和放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性、带动性作用,不断提升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是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面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2016年以来,市政府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在原有每亩1500元的建设标准基础上,每亩新增加1000元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平整等工程。各区镇在确保完成指标的基础上,将节余资金全部用于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沟河疏浚、绿化建设、环境整治、亮点打造等工程建设,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设施、农民生活条件、农村生态环境同步提升。二是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拓展发展空间相结合。各区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认真做好项目区内的沟河整治、土地平整、房屋拆迁工作,全面组织1%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1%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发展空间。三是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市、镇两级政府将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引导项目区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升项目产出综合效益。

  二、问题和原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各区镇推进进度不平衡,少数区镇工作有较大脱幅,两个“1%”和一个“50%”指标完成不够理想。其原因为:

  1、统筹协调力度不强。从市级层面看,尽管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力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农资局作为下设办公室,“人少局小”,今后几年的建设任务是以往的几倍以上,需要承担大量的业务工作和现场指导服务任务,难以同时履行好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工作。从部门间协调配合上看,高标准农田工作主要由农资局和国土局在具体实施,其他成员单位参与度不高,协调配合和主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各区镇推进力度来看,部分区镇党政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工作交由分管领导牵头,加上国土、农业隶属于不同分管领导,工作推进上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

  2、前期基础工作准备不充分。一是项目区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部分高标准农田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时间较短、较为仓促,在设计过程中现场勘察不够仔细。部分项目区镇只是简单、机械地将村上报面积累计相加,以达到项目申报建设面积,对于项目区的产业发展方向、道路建设、灌排设施等缺乏长远规划和考虑,造成无法按照设计进行施工或者被迫修改设计方案,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少数区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没有做到“四个坚持”,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土地指标入库调查不够充分。部分区镇由于前期调查不够深入、论证不够充分,没有深入征求群众意见,片面追求上报入库面积,导致项目入库后实施难度大或无法实施,达不到85%的最低验收标准,不得已只能退库,严重影响了全市挂钩复垦项目的验收。三是项目入库要求把握不准。按照省国土厅要求,申报挂钩复垦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后备资源规划,但部分区镇在调查地块过程中忽略了规划的刚性要求,随意突破,致使项目选址不符合项目入库要求。此外,现状图上的图斑与实际不符,也给基层推进两个“1%”指标造成了一定难度。

  3、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施工单位管理上,施工单位质量良莠不齐,加上高标准农田项目较为分散,多为开放式工地,建设质量、标准和进度难以保证。此外,中标单位转包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在过程质量监管上,部分镇、村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力量相

  对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依赖专业监理,疏于项目的现场监管。在工程验收上,以镇、村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自我验收为主,主要依靠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专业性、技术性、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投资运营机制有待创新完善。一是投入渠道较为单一,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我市“十三五”期间,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为政府投入,在资金筹措上也主要是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融资两种方式,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明显不足。有关职能部门和区镇在争取上级资金、项目上主动作为还不多,目前仅有农业资源开发和国土两个部门有上级资金项目。二是土地规模流转机制不够顺畅,开发利用水平偏低。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明确要求,每个项目区适度规模经营占比必须超过50%。从调研情况来看,有的区镇为完成土地流转指标,将耕地发包给外地家庭农户进行大棚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既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也不利于全市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土地规模流转的顾虑较多。农业规模化经营,有一定的经营风险,而且需要建设和配备一定面积的如粮食烘干系统、育秧育苗中心、仓库、晒场等附属设施。国务院及农业部、财政部、国土部等部门先后发文,支持和鼓励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中,给予一定比例的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市政府《“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也将相应的农业服务工程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政策迟迟无法落地,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一直很难通过审批,这已成为制约我市土地规模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产业招商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需要一定时间,不可能一步到位,因而市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先进行流转,委托给村集体开展经营,但对于“空窗期”的租金如何承担等问题,至今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意见。镇、村干部担心负担较重,村级集体经济难以承受,推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三、建议意见

  1、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要完善组织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好办

  公室牵头协调和指导作用,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和

  专项工作推进会,及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周汇报、月讲评、季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常态化。充分借鉴和学习外地县市成功经验,由市委或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层次。要增强工作合力。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对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的汇报、通报和点评,促使部门之间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各区镇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两张皮”问题。对已确定的各项推进任务,要建立健全压力传导机制,让每一位基层干部对各项工作任务了然于胸、责任在肩。要优化考核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考核权重,加大奖惩力度。

  2、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准备工作。一要精心编制项目区详细规划。各镇、村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每个项目区的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依靠设计机构专业技术力量,又要充分征询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坚持上下结合,深入细致地调查,精益求精地设计,将每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要增强规划统筹意识、长远发展意识、协调推进意识,充分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镇建设规划、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国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等经批准的相关规划的衔接,避免出现规划冲突和投资浪费。要加强最终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确认,不得随意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二要准确把握节点要求。要紧盯目标任务,倒排时间工期,全面准确把握项目规划设计、两个“1%”落地上图等各项工作的程序步骤和时间节点,做到推进之前心中有数、推进之中心中有底。特别是对于项目区内的复垦地块,要事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区镇复垦地块符合入库要求。三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农资局、国土局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围绕工程立项、招投标、方案编制等重点环节,预先告知步骤时间要求,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及早提醒,下好先手棋,打

  好主动仗,尽量为后续项目推进腾出时间。四要注重营造浓厚氛围。项目所在区镇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特别是针对部分干部、群众模糊的思想认识,通过集中召开专题报告会、逐村逐户上门宣讲等多种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工程推进中的具体做法和政策,让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3、持续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一要加强施工单位管理。在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根据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施工的特点,通过合理设置招投资质条件、采取合理低价等方式,选择具备丰富施工经验、较强实力和良好信誉的施工单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强标后管理,将违法转包、工程质量低劣、无故延长工期的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禁止参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二要强化现场质量监管。各区镇要增加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加大现场巡查频次,加强工程质量督查,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迅速落实整改。要研究落实现场监督人员的工作津贴和交通补贴问题,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检测验收体系。要进一步规范验收程序,积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提高检测验收的科学性、合理性、权威性。

  4、创新完善投资运营机制。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发改农经[2017]4331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出台的《关于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报事宜的通知》(国农办[2016]4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行委托代建、特许经营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社会化。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申报承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推动其建设、管理、运营、管护机制一体化。有关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的有利时机,积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对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的购买服务资金要按照

  《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分年度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确保资金为项目专用。二要完善土地规模流转政策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土地规模流转政策激励力度,积极引入金融保险机构,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模式”,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收益。要针对规模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空窗期”租金等关键瓶颈问题,研究制定出台专门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意见,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和镇、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快实现土地规模流转。三要深度接轨服务上海。要紧紧抓住上海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向外拓展的有利时机,组织专门人员和力量,主动对接上海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的上海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不断提升和放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产出效益。要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上海农业加工贸易公司和在沪从事农产品经营的海门籍人士,共同参与开发和利用海门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要借鉴姜堰区的成功做法,制定出台专项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强本地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充分发挥本地能人带动作用,扶持和壮大本地特色农业品牌。四要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三分建七分管,要将高标准农田管护纳入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重要内容,落实专门的管护人员和经费,切实做好建后长效管护工作,确保我市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问题

  类别

  序号

  内容

  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力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农资局作为下设办公室,“人少局小”,今后几年的建设任务是以往的几倍以上,需要承担大量的业务工作和现场指导服务任务,难以同时履行好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工作。

  高标准农田工作主要由农资局和国土局在具体实施,其他成员单位参与度不高,协调配合和主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区镇党政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工作交由分管领导牵头,加上国土、农业隶属于不同分管领导,工作推进上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

  部分项目区镇只是简单、机械地将村上报面积累计相加,以达到项目申报建设面积,对于项目区的产业发展方向、道路建设、灌排设施等缺乏长远规划和考虑,造成无法按照设计进行施工,被迫修改设计方案。

  少数区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没有做到“四个坚持”,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区镇由于前期调查不够深入、论证不够充分,没有深入征求群众意见,片面追求上报入库面积,导致项目入库后实施难度大或无法实施,影响了挂钩复垦项目的验收。

  项目入库要求把握不准,随意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后备资源规划,无法入库。

  现状图上的图斑与实际不符,给基层推进两个“1%”指标造成了一定难度。

  施工单位质量良莠不齐,中标单位转包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建设质量、标准和进度难以保证。

  部分镇、村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力量相对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依赖专业监理,疏于项目的现场监管。

  统筹协调力度方面

  前期基础准备工作方面

  项目建设管理方面

  1112投资运营机制方面

  131415在工程验收上,主要依靠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专业性、技术性、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投入渠道较为单一,资金筹措上主要是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融资两种方式,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明显不足。

  有的区镇为完成土地流转指标,将耕地发包给外地家庭农户进行大棚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既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也不利于全市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

  粮食烘干系统、育秧育苗中心、仓库、晒场等附属设施用地难以通过审批,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流转的积极性。

  土地规模流转政策有待完善,镇、村干部对于委托给村集体开展流转经营顾虑较多。

  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建议

  序号

  内容

  充分发挥好办公室牵头协调和指导作用,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和专项工作推进会,及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周汇报、月讲评、1季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常态化。充统筹协调分借鉴和学习外地县市成功经验,由市委或市政府力度方面

  分管领导亲自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层次。

  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对成员单类别

  前期基础准备工作方面

  项目建设管理方面

  投资运营11机制方面

  位履职尽责情况的汇报、通报和点评,促使部门之间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严格落实各区镇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解决工作推进“两张皮问题”。建立健全压力传导机制,让每一位基层干部对各项工作任务了然于胸、责任在肩。修订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考核权重,加大奖惩力度。

  各镇、村要高度重视每个项目区的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上下结合,深入细致地调查,精益求精地设计,将每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

  准确把握节点要求,做到推进之前心中有数、推进之中心中有底。项目区内的复垦地块,要事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区镇复垦地块符合入库要求。

  有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围绕工程立项、招投标、方案编制等重点环节,预先告知步骤时间要求,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及早提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尽量为后续项目推进腾出时间。

  有的放矢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工程推进中的具体做法和政策,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合理设置招投资质条件、采取合理低价等方式,选择具备丰富施工经验、较强实力和良好信誉的施工单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强标后管理,将违法转包、工程质量低劣、无故延长工期的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

  市政府要研究落实现场监督人员的工作津贴和交通补贴问题,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区镇要增加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加大现场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迅速落实整改。

  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提高检测验收的科学性、合理性、权威性。

  积极探索实行委托代建、特许经营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高标

  1213141516111准农田建设主体社会化。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申报承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推动其建设、管理、运营、管护机制一体化。

  有关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的有利时机,积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对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的购买服务资金要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分年度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确保资金为项目专用。

  要进一步加大土地规模流转政策激励力度,积极引入金融保险机构,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模式”,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收益。

  要针对规模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空窗期”租金等关键瓶颈问题,研究制定出台专门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意见,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和镇、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快实现土地规模流转。

  要紧紧抓住上海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向外拓展的有利时机,组织专门人员和力量,主动对接上海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的上海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不断提升和放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产出效益。

  要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上海农业加工贸易和在沪从事农产品经营的海门籍人士,共同参与开发和利用海门高标准农田建设。

  借鉴姜堰区的成功做法,制定出台专项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强本地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充分发挥本地能人带动作用,扶持和壮大本地特色农业品牌。

  要将高标准农田管护纳入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重要内容,落实专门的管护人员和经费,切实做好建后长效管护工作,确保我市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篇八: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高标农田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农田面积逐渐减少,而且农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旨在提高农田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的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国家农业部门实施的一个重要工程,其目的是通过提高农田质量、增加农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该项目的实施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

  截至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实施了多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亿亩,其中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各种类型的农田。这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而且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的主要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调整农田的利用方式和结构,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2.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采取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1-

  保障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田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4.推广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的成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农田质量和产量。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田,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作物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保障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的展望

  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仍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会进一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推荐访问: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农田 高标准 我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