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时间:2022-01-07 11:21:20 浏览量: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篇一: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3】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课文 1——7 段 教学步骤: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 d

 问题 1: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 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 ——这就是大家非常熟 悉的排除法。快速阅读《拿来主义》 1—— 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 “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听凭送来 ④自己来拿。

 问题 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 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问题 3: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 ‘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 吗?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听说不远还要送 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 ‘象征主义'。”问题 4: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 “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 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 残羹冷炙做奖赏 ”,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 5:“送来 ”的都是些什 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 ‘完全国货 '的各种小东西。

 ”

 问题 6:这种 “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问题 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 1——7 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来拿

 问题 8:1——7 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明确:论证为什么要 “拿来 ”。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课文 8——9 段 教学步骤:

 (一)问题 1: 8—— 9段论证“怎样‘拿来'。”其中, “大宅子”比喻什 么?对待 “大宅子 ”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⑴ 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⑵对待 大宅子”的态度和方 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 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问题2 :联系 大宅子”这个比喻, 说说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究竟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 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 “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

 问题 3:第 9 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 “拿来主义占有,挑 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用平实的语言,该怎么表达?

 明确:有害无益的(即 “鱼翅”),要 “拿来”,而且 “使用”;既有毒 素又有用处的(即 “鸦片 ”),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 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 “烟灯”“烟枪”和“姨太太 ”), 原则上加以 “毁灭 ”(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问题 4:拿来主义究竟怎么 “占有,挑选 ”?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 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问题 5:模仿归纳

 1——7 段论证思路的方法,归纳 8——9 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逃避主义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二)练习: 话题: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求: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上 述话题的看法。

 【后记】

 【篇二: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4】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批判地继承,并能 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 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使如 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阅读方法应当与 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 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 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 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 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 “比 ”的办法 加深学生的理解。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 “意会 ”(心中明白了 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 “言传 ”(用语言表述 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 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 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 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 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 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 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 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 6 月 7 日《中华时报》副 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 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 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 “攘外必先安内 ”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 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 “围剿”和文化 “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 “四维 ”(礼、义、廉、耻)和 “八 德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 “新生活运

 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 “发扬国光 ”,掀起一股复古主 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 “媚外 ”

 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 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 “洋奴 ”和“西崽 ”,极力鼓吹 “全盘西 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 1934 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 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 志受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 “采用旧形式 ”就是 “机会主义 ” “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 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 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 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 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 “拿来主义 ”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 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 “拿来主义 ”完全 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三、研读标题,发现问题。

 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 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 “拿来主 义”的问题。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 “拿来主义 ”? 2 、为什么要实行 “拿来主义 ”?

 四、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是我们阅读本文 的入门。让我们先在课文寻找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 4 分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找出哪些段落回 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这”一问题。

 学生阅读。教师指名回答。最后明确:第 8、9 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

 主义。

 (二)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 8、 9

 两段只字未提 “文化遗产 ”,却谈什么 “大宅了 ”之类的问题。请同学 们再仔细阅读第 9 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 来,想想 “大宅子 ”、“鱼翅”、“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分 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 “大宅子 ”指文化遗产, “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鸦片 ”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 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 ”指只供 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这里“大宅子 ”、“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 “鸦片”的含义可 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 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 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明确了 “鸦片 ”所指之 后对 “烟枪和烟灯 ”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 是工具,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 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

 明确了 “大宅子 ”、“鱼翅 ”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 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提问: 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鱼翅 ”)应取 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读出课文 中有关的阐述,不能多读,也不能少读,要恰如其分。( “只要有养 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

 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 “鸦片 ”)应采取什么态度?

 (批判地吸收)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只送到药 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 ‘出售存膏,售 完即止 '的玄虚。

 ”)

 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烟枪和烟灯 ”)应取什么态度?(留一 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 种主张的句子。(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 的了。

 ”)

 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姨太太 ”)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弃) 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 是。

 ”)

 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作法。(回答第 9 段第 1 句,答第 10 段

 第 2 句也可)

 (三)理解第 9 段内容之后再来理解第 8 段内容。

 “得了一所大宅子 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仔细阅读课文, 在笔记本上填好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指名回答。最后由教师 明确: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 避主义;昏蛋, “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 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四)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主张实行 “拿来主义 ”,议论文写作目的 是宣传作者的观点,但是,文章不仅要明确地提出论点,还要进行 论证即回答 “为什么要实行 ‘拿来主义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有

 人问你为什么每天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再做书面作业,你能用几 种方法回答?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总结。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说清这种 做法的好处,另一种是说清楚其它做法的害处。这种回答问题的方 法所表现的思维方式是普遍适用的。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 1 至第 6--

 7 段,看看作者在这里是否回答了 “为什么要实行 ‘拿来主义 ',”是用 什么方法回答的。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是通过批判与 “拿来主义 ”相反的 “送去主义 ”来证明必须实行 “拿来 主义”。)重读第 1段,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 “送去主义 ”的。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最后明确本段第一句说明 “送去主 义”的由来,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

 提问:本段开头就指出 “送去主义 ”和 “闭关主义 ”一脉相承,这有什 么作用?

 学生通过思考不难理解 “送去主义 ”是 “闭关主义 ”在新形势下的表现。

 从闭关锁国到投降卖国从对旧文化的抱残守阙到对进步文化的深闭 固拒,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不相容的,文章一开始 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去考察。

 提问: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为什么 “别的且不说 ”,而 “单说学艺 上的东西 ”?(因为本文着重要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作 者集中列举 “送去主义 ”在学艺上的表现。)

 提问:本段最后一句 “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 点进步了 ”,其中 “进步 ”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 感情?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 “送去主义 ”的嘲讽。) 提问:你还能从本段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 “送来主义 ”嘲讽的感情? 这里主要靠学生 “意会 ”,大家互相补充,具体到每个学生不必要求 找完全。同时只要指出有关的语句即可,不必要求说清怎样表现了 这种感情。本段中 “大师 ”、“捧着”、“儿张 ”、“一路挂过去、 ”、“发 扬国光 ”、“传道 ”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

 (五)重读第 3 、 4 两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填好下 面的表格。(出示投影片)根据课文不难填出表上的内容,但要求 学生语言要尽量简明,不能大段地抄录原文,以提高他们获取和筛 选信息的能力。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

 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提问:第 3 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

 (本段用将 “送去主义 ”与尼采进行比较的方法指出 “送去主义 ”的危 害。)

 提问:第 3 段开头意思紧承第 1 段,联系第 1 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 “丰富 ”、“大度 ”、“不算坏事情 ”?

 (这里是对 “送去主义 ”的讽刺,不是 “丰富 ”,而是自欺欺人;不是

 “大度 ”,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提问:说说 “抛来”、 “抛给 ”、“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给 ”、 “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

 “抛来”是 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一句 “不要误解为 ‘抛来'的东西 ”,把“抛来”和“抛给”之间的善恶分得十分清楚。)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 3、4 两段和第六段的意思。

 (3、 4两段通过揭露 “送去主义 ”的危害来批判 “送去主义 ”,第 6段 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说明 “拿来 ”的必要。)

 (六)学习本文最后一段。

 要求学生阅读第 10 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设计好问题后请把问题和答案连在一起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自 然。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拿 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 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 “拿来主义 ”有什 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 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提问:最后一句的 “新文艺 ”、“新人 ”指什么? 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话归纳本段的本意。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 “拿来主义 ”的人应当有的胆识和品质, 以及“拿来主义 ”对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五、理清全文思路。

 我们带着问题阅读了全文,基本掌握了文章内容,理解了鲁迅先生 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文章。作者开始先 批判了 “送去主义 ”,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 阐述了“拿来主义 ”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明确 了实行 “拿来主义 ”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 “拿来主义 ” 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学生如能写在投影胶片上更便于交流)教师指名回答。(或选 2—

 3 份投影胶片进行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供参考)第一部 分、( 1 7 段)批判 “送去主义 ”,树立自己的观点。

 ( 1 2 段)揭露 “送去主义 ”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

 提出“拿来”的主张。

 ( 3 5 段)指出 “送去主义 ”的危害,进一步提出 “拿来主义 ”的主张。

 ( 6 7 段)指出 “送去主义 ”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

 点。

 第二部分( 8 9 段)阐明 “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 10 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 “拿来主义 ”的人应具有 的条件,以及实行 “拿来主义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难度比较大,课后要认真复习,熟读课文,并且完成课文 后面〔思考与练习〕一、

 二、三题。

 另外,每人要准备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发言稿,说说本文所提倡的 对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在我国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布置这个作业一是继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二是学以致用,理论 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可以联系当今改革开放大潮 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来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作业,指名回答课文后〔思考与练习〕一、二、三题,请 1-

 2 名同学到前面面对大家谈谈 “拿来主义 ”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理解本文中对国民党政府卖国政策的揭露和批判,准确地 把握中心思想。

 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略)

 二、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 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现 在请大家读下面几个句子,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句子中加黑部分 的意思,说说它们是否只是谈文化遗产问题。(出示投影片)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 么都是 “送去主义 ”了。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 “抛来”的东西, 可以称之为 “送来”,我 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送去 ”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了。

 学生思考、议论,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通过第一节课很容易理解第 2 句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 国行径。第 1句只要看下文 “别的且不说 ”,“单是学艺的东西 ”就可 以明白“什么都是 ”主要指“学艺”之外的情况,联系写作背景,不难 理解这是在愤怒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第 3 句较难理解, 作者用“摩登”一词揭示出当时 “送去主义 ”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 不止于 “学艺”方面的事情。选用 “摩登”一词能启发读者广泛联系当 时的社会现实,起到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行径的作用。

 提问:由此看来,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 个方面,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归纳本文中心。要求内容完整,语言 通顺。(如能写在投影胶片上更利于交流。)教师指名回答。最后 要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三、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一)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 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 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 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 8、9 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启发。如果将第 9 段内容改写为 “拿来主义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占有、 挑选。对其中的精华要全部吸收。对那些精华、糟粕互见的,要区 别对待的部分,应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中的有害的旧形式应当废 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遗产中腐朽的东 西则要彻底抛弃 ”,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改写的这段 话可用投影展现,以利于学生比较。)

 学生不难发现第 8、9 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教师明确:比喻 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板书)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 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 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 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篇三:《拿来主义》优秀教案】

 拿来主义

 一、作家作品: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中国现 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1898 年离家 到南京学习, 1902 年留学日本, 1909 年回国, 1918 年 5 月发表 《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 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 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 《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

 二、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 围

 剿”主张 “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 ,反 对吸收外国文化 ,主张 “全盘否定 ”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鲁迅 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 “拿来主义 ”

 三、 课文字词:导学案

 四、 速读文本,围绕题目 “拿来主义 ”,思考: 1、什么是 “拿来主义 ”?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他占有,挑选。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2、 “拿来主义 ”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 细阐述的 ? 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 “拿来 主义 ”这一主张。

 3、 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 “拿来主义 ”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 “闭关主义 ”、 “送去主义 ”,为正面提 出“拿来主义 ”作出铺垫。

 五、 回顾全文,整理思路: 请同学们找出从哪到哪是论述第一个问题,从哪到哪是论述第二个 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1—4)论述“为什么要 ‘拿来',”这一部分揭露和批判 “送去主义 ”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先破后立:立论:议论文可以 阐述自己的观点,叫 “立 ”,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 “破”, 作者并不是从正面论述,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论述 “拿来 ”的好处,提 出“拿来主义 ”。这是一种先破后立的观点,也就是数学证明题里常 运用到的 “反证法 ”,通过否定错误观点来确立正确观点。) 第二部分:( 5—9)论述“什么是‘拿来',”阐明“拿来主义 ”的基本观 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 10 段则总结上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 ”应具有的胆识 和品质,以及 “拿来主义 ”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六、填表 闭关主义 表现: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质:惧外、排外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导 致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媚外、卖国后果: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 害、侵略)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闭关主义 —— 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 送去主义 —— 投降卖国,媚外求宠(破) 送来主义 —— 嗟来之食,强加侵略(破)

 拿来主义 ——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立)有思考、有 鉴别、有选择

 七、提问:说说 “抛来 ”、 “抛给”、“送来 ”“拿来 ”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 “抛给 '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 有不良动机。

 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 拿来:是主动获取。

 “拿来 ”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抛来#抛给抛给=送来送来 存来

 八、合作探究

 (1) “大宅子”比喻什么 ?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那么,面对大宅子 有三种不同人物,请大家从心理、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他们的本质特 点。

 4 . 从这些人物的外号来看,就知道鲁迅先生是对这些人的情感是 贬义的。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作者的态度?

 明确: “拿来主义 ”者是全不这样的。

 5. 那么“拿来主义 ”者是怎么做的?请同学来朗读第 9 段。

 明确:他占有,挑选。

 6 .“拿来主义 ”者对待 “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是怎么占 有,挑选的?通过比较,大家说说这些比喻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文章结尾共五句话,这五句话完整的解决了这篇课文的五个问题。

 (1)、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要拿来”

 (2 )、怎样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 )、拿来有何意义?建设民族新文化

 (4)、怎样才能 拿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九、本文的论证艺术

 ①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尼采的例子)导学 案②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因果论证(因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我们要拿来) 十、中心思想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 度;③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 必要性; 十一、拿来主义

 内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态度:占有,挑选 方法: 使用,存放,毁灭

 条件: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意义: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十二、 拓展知识,延伸思想 1. 毛泽东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都 是好猫。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不断地从外国拿来一些东西。你发 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都 “拿来 ”了什么?有哪些是我们没有经 过挑选拿错的东西? 明确:服饰文化(牛仔裤,西装, t 恤) 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 管理文化( 4s ,7s) 影视文化(欧美大片,日剧韩剧) 网络文化(即时聊天,网上购物,电子银行) 拿错的东西:暴力, 色情,选秀,各种低俗娱乐 归纳: “拿来主义 ”是鲁迅先生针对如何 对待外国文化而写的一篇杂文,其精髓就是要我们批判地吸收外来 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思想也可以用在本国的文化遗产 方面,只要是精华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毫不客气的 “拿来 ”。

推荐访问: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