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时间:2022-04-19 16:55:06 浏览量:

当前,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这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统筹兼顾,既要统筹城乡间的发展,也要统筹地区间的发展,而这两个方面的统筹都与县域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奋斗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形态,处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上,对国民经济发展尤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县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已有相当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全国百强县市综合实力较强,国富民富兼顾,充满活力,既各具特色,又均衡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树立了优秀的榜样,以2007年为例,  

百强县国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2.8%,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6%;
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6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为2824.87亿,占全国地方财政的11.99%。这些地区借助改革开放政策的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县域经济得以率先发展。从全国看,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三大模式:第一是广东模式。广东毗邻港澳,区位优势明显,借助于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比如广东的顺德、南海县级市每年的财政收入几十亿,相当于我们巴市几年的财政收入。第二是浙江模式。浙江的做法主要是密切跟踪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搞专业化生产。第三是山东模式。山东区位优势明显,离日本、韩国比较近,同时接近北京和天津大的消费市场,内外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集体经济,比如寿光的蔬菜、水果等。就我们磴口而言,近年来,经过努力,我们在众多领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4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5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县域经济结构中,二产所占比例达到60%,基础设施投资超过了改革开放前20年的总和。但我们横向比较,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矛盾不容乐观,我们的县域经济总量小,财政支出压力大,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不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农牧业综合效益不高,农牧民收入增长不快,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经济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党的十六大史无前例地在党的文件中提出要壮大发展县域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表明中央有信心和决心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为我们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带来了极好的机遇,纵观全局,形势逼人,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力争在全国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建议对策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发展计划管理考核机制,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十一五”三年来的发展成果,重新审视我县未来的发展环境、机遇和条件,提出“十一五”中期评估报告。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确定专项规划编制目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明确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  

科学编制磴口县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力求把握宏观改革发展大势和磴口经济发展走势特点,使计划目标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突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围绕食品、化工、矿山、电力几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发挥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中心,积极打造黄河中上游旅游名县,开辟“三线”,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态势监测预测,对照年度计划目标,继续加强季度经济形势动态分析和月度宏观经济监测,及时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及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抓好重大问题的调研工作,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磴口县是典型的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这种结构矛盾和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业、三产比重小,二产业比重偏大,尤其是工业比重过大。而在大农业内部,又明显地表现为种植业大,养殖业小。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是我县今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今后我县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要在稳定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2.87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0.6%全县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
“十一五”期间工业平均递增为30%,
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超额完成我县“十一五”计划目标。  

(三)积极构建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依托我县丰富的水土资源和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优质肉羊基地、鲜奶生产基地、绿色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蕃茄生产基地、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和优质华莱士生产基地。要围绕基地建设,全力支持蒙牛集团、佳格集团、九发集团、泰顺公司、新源糖厂和科发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推进我县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火车头”。要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促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通过产业化经营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快养殖业的发展,牢固确立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业地位。使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到40%以上,逐步实现大农业内部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  

(四)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引新项目和盘活旧资产相结合。全力协助我县2X30万千瓦热电厂早日投产,同时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投资建设黄河铬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紧紧抓住《京都协议书》的签定和国家即将出台《新能源法》的极好机遇,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尽快规划构建我县的电力工业园区,构建我县的电力工业产业。不断壮大蒙牛集团和乌兰布和公司的规模,做大做强乳肉加工产业
积极支持黄河铬盐公司、利川公司、植物制药厂的改造扩张,提升化工产业的层次,打造精细化工产业。进一步鼓励佳格、九发、科发和脱水菜生产企业扩张规模,拓展加工领域,壮大绿色保健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协调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展矿产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林纸一体化项目早日开工投产,构建环保造纸产业。从而逐步改变我县食品、化工两大产业“一枝独秀”支撑工业的局面,构建食品、化工、乳肉、造纸、电力、矿产六大支柱产业“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力争到2008年底,六大产业占全县工业总量达到90%以上。二是以蒙牛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蒙牛高科技食品工业园区的建成,必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最大、最集中的载体,也将是今后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为此,在未来的几年中,要将园区建成: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区”,使园区内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农民致富的“带动区”,依托加工企业,构筑“龙头+基地”的产业链模式,把全县及周边农牧区建成园区的第一生产车间;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示范区”,力争到2010年,入驻园区企业达到30家;
城镇建设的“精品区”,到2010年,总体绿化美化率要达到40%以上,形成“厂中有景、景中有厂”的园林式厂区。城乡就业的“聚集区”,使工业园区成为解决全县及周边地区城乡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场所。  

(五)、积极扶持服务业扩规模、上水平,保持第三产业稳定协调发展。  

由于我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相应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小,水平和层次低。今后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服务业的质量、水平、比重同整体经济的发展协调推进。一是努力建设功能齐全、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提升我县现有市场的品位和层次,同时要利用好高速公路入口的有利位置,抓住西部旗县尚未建成大的物流配送中心的极好机遇,尽快发展我县的物流配送行业,使之成为服务业的一个新亮点。二是充分利用我县沙漠生态、黄河景观、宗教文化、历史遗址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全县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使旅游业在短期内成为我县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三是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社区服务业是今后国家扶持的重点投资领域,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推动社区服务业由福利型向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经营型转变。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建设,积极发展微波和卫星通讯网,加大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的推广力度,提高应用能力。到2010年全县信息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六)、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  

实现经济快速扩张,从我县的特点看,近几年,投资拉动仍然是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我县仍然要继续实行重点项目拉动、重点工程推进、重点建设支承的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实施工业产业化建设项目为主导,农林牧水建设项目为主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固定资产投资战略。今后随着国债资金的淡出和国务院投资体制的改革,国家将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但投资的重点也相对转向基础性和公益性建设项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策划和争取上,首先要保证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续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常规项目和政策性随机项目,把项目策划与招商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好的项目吸引客商,引进投资,用大的项目带动小项目的投资建设。  

三、发展县域经济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运营机制。  

努力解决“三位”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问题。二是注重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 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缺位”问题。三是坚决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切实解决政府职能“错位”问题。  

(二)处理好“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是实现特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果我们把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和无所顾及的制造污染的基础上,无疑是“杀鸡取卵”,最终带来的不是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硕果”,而是环境污染的“苦果”,县域经济不仅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反而会使特色资源枯竭,断了后路,使特色经济失去载体,停滞不前,甚至于倒退。因此特色经济的发展,在项目建设之初就要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对自然资源破坏性的开发,制定出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长远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其次,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只有人才的持续补充才能带来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要针对县域经济之“特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特色人才。另一方面,用人才才能聚集人才,吸引人才  

(三)坚持“跳出县域谋划县域、走出县域发展县域”的思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全市、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资源配置使得县域经济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对外合作也更为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县域看县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审视自己,找准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对外开放与合作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承接大城市的辐射,大力发展“拾遗经济”和“补缺经济”,以节约投入、积蓄力量,积累经济、实现发展,想方设法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大力引进哪些大城市转移或外溢的产业和企业,同时又要积极开展与大城市大企业集团的生产合作,为其提供初级产品,实行配套协作生产。为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访问:小康社会 壮大 县域经济 进程 推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