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钱途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背影(个人教案)

时间:2022-01-07 11:19:43 浏览量:

  背影

 作者、背景简介(见课件)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号秋实。曾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写诗歌颂闻一多,还冒危险参加二人的追悼会,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战士。1948年8月拒绝接受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内战的坚定精神。(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也曾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民族的英雄气概”。)早期诗作(大学读书期间)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在清华大学任教后转而从事散文创作)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从这类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朴素、亲切,文字多用口语而加以锤炼。同学们在学习《背影》这篇散文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些特点。)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现在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文中开篇提到的“那年冬天”,是1917年,那时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明确文体——回忆性叙事散文(倒叙手法)

 听配乐朗诵;谈谈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或让自己感触最深的语句

 1、§2-3交代了这次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2一开头就交代了两件不幸的事,“也”突出了“祸不单行”的现实;§3开头两句勾勒了家庭光景的惨淡。)——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为写“背影”设置了惨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对“我”的满腔温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因为父亲在逆境中的爱比在顺境中的爱更可贵)。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刻画的父亲的“背影”就显得不同寻常(时)、不同一般(人),更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

 2、§4-5写父亲在送行时对“我”无微不至的悉心关照,通过一些具体而细微的事情树立了一个慈父的形象,为下文写其老态蹒跚地去买橘子的“背影”在感情上作了铺垫。父亲的悉心关照主要体现为3件事:一是终于决定送“我”去浦口车站。“再三嘱咐,甚是仔细”和两个“终于”表明了父亲的“不放心”,而这“不放心”正是出于对“我”深挚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父亲的“踌躇”说明了他正在为谋事忙得不可开交,可最后还是非亲自送不可(后一个“再三”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去),足见“我”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二是和脚夫讲价钱。两个“忙着”——看行李、讲价钱——也突出了父亲的“不放心”。

 三是拣座位、铺大衣和嘱托茶房照应。“拣定”说明是经过多次比较后才定下的,可见其细心、认真。在办丧事还须借钱的拮据光景下,“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让“我”用来抵御北国的风寒)就更为可贵。两个“嘱”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关怀。

 3、重点赏析§6

 ①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参考】(先烘托父亲去买橘子的费事,)先写父亲的穿着——三次突出“布”字,呼应前文惨淡的家境(也对比前文为“我”做的紫毛大衣),表现他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忘为“我”买橘子的体贴、周到。接着写父亲穿过铁道的情况和爬上月台的“背影”:“蹒跚”是父亲在平地走路的样子,可见他的肥胖体衰、步履艰难,过铁道、爬月台的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用一个“探”字略写了父亲下月台的艰难,而较详细地写了他爬月台的“背影”,连用三个动词,细腻而又凝练地刻画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攀”写手,显示了对父亲来说月台的高、陡;“缩”写脚,表现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倾”写身子,表现上月台的费劲。

 ②橘子买回来以后,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参考】(扑泥土的动作补充了前文爬月台的形象,)“心里很轻松似的”反映了他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满足的心态——这正是他不肯让“我”去,一定要自己去的道理,(也有假装轻松以安慰儿子的用心)。

 ③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动作描写。“回头”表现了父亲的依依不舍。

 4、文中父亲的话语虽不多,但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①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参考】父亲在艰难的处境下强抑痛苦,反过来劝慰“我”,可见其体贴。(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参考】“不要紧”是就他自己而言,再忙也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就儿子而言,别人去送难以放心。父亲爱儿子,远远超过自己。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参考】执意为“我”买橘子——怕“我”旅途辛苦、口渴,仍是父亲体贴入微的表现。嘱咐“我”不要走动,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生怕有什么闪失(回来找不到儿子、行李丢失)。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参考】是对儿子旅途是否平安的牵挂。

 ⑤“进去吧,里边没人。”

 【参考】是细心的关照,是对儿子不谙世情的担心。

 ⑥“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参考】“我身体平安”是怕儿子担心的安慰的话,“大去之期不远”才是真实情况。父亲由膀子疼痛就想到死,这是老境颓唐的表现,是对生活绝望的反映。与前文其“天无绝人之路”的情绪形成强烈对比。

 5、“我”对父亲的感情(联系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①§4-5父亲决定送“我”去车站时,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时,父亲嘱托茶房照应“我”时,“我”的想法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爱,也说明了当时“我”对父亲的爱还不能理解,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作了铺垫。“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和下文的“那时真是太聪明了”都是反语,“真”表示强调,都饱含了对自己当时不能理解父亲爱子之心的追悔和自责自嘲。(后一句在下文用感叹句式重复,不仅行文有变化,也再次强调了“我”对自己当时态度的追悔和自责。)

 ②§6“我”之所以对父亲的穿着、体态、动作观察仔细,并为之流泪,在父亲买橘子回来时“赶紧去搀他”,都是因为“我”对父亲的疼惜之情油然而生。(“我”的情感变化正显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我”流泪时“怕”父亲看见,是怕父亲担心;“怕”别人看见,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目送父亲离去时,“再找不着了”、“眼泪又来了”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眷恋。

 ③§7一至三句表现了“我”对老境颓唐的父亲的怜惜,先是对近几年来的家庭境况和父亲一生的回忆,指出家境的衰落并非是父亲的无能,而是社会衰败造成的后果。(从父亲的老境中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千百万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每况愈下的生活境遇。)四至六句表现了“我”对父亲往日发怒的理解,写父亲老年性格的变化,突出是社会状况和家境给父亲的压力和磨难使得他如此,表明“我”对父亲的理解比前文又深了一层。七、八句表现了“我”对父亲无望心境的疼惜,写父亲的心境由郁闷怒怨到“终于忘却”,这并非表明其心境变好,“只是”一词深刻地表明父亲对前途、对社会已经绝望,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的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句在前文的基础上揭示了父亲更深沉的痛苦和无望。父亲的来信让“我”百感交集,这正是“我”写作此文的触发点。最后三句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再”字情意无限,余音袅袅,从儿子疼惜父亲的角度反衬出父爱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主题。

 总结归纳

 (一)线索

 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是写什么“背影”?文章着重写了哪一次“背影”?

 【参考】4次。第一次是开篇§1写“我”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6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6写车站离别时父亲的背影;第四次是文章末尾§7写思念中的父亲的背影。着重写了第二次“背影”——全文核心,这也正是文章开篇和结尾所提到的令“我”念念难忘的父亲的背影。

 文中几次写到了“我”流泪?分别是在何时、何地?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4次。第一次是回徐州奔丧时,为家庭的不幸而流的悲哀的泪;第二次是在火车上看见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时,为父爱而感动的泪;第三次是车站离别时,为父亲的“背影”消逝而惜别的泪;第四次是读到父亲的来信时,因疼惜父亲而伤心的泪。

 总结:明线——叙事线索:“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暗线——抒情线索:父子深情

 (板书)

 §1思念父亲——点出背影,引出回忆——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

 背 §2-3父子奔丧——渲染气氛 ↓ 父

 §4-5悉心关照——情感铺垫 首

 线 §2-6 体态——胖子 尾 子

 追忆往事 §6望父买橘 肖像 衣着——“布”

 索 浦口送别 描写背影 步履——蹒跚 呼 情

  (主体) (重点) 动作:探、爬、攀、缩、倾 应

 影 §6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 深

 §7怀念父亲——再现背影,直接抒情——结尾扣题,深化主题

 (二)主题:通过记叙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写作特色:

 1、用截取法选材构思,视角新颖独特。《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鲁迅先生也曾说,描写人物最简省的方法是写眼睛,因为眼为心神。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父亲的背影呢?—→①“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也符合当时父子间特定的位置关系;②作者避开了父亲的正面形象,正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容易获得以少胜多的阅读效果。]

 2、在叙事和描写中自然抒情。语言朴实,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但充满深挚的感情。

 3、注意了详略的处理:望父买橘,主要写其“背影”——扣题;去买写得详,回头写得略——一则不是“背影”,二则有“我”搀不如去时吃力;下月台写得略,上月台写得详——有难易之分。

 作业布置

 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会有不同的感情。十六七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例,说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

推荐访问:背影教案 教案 背影

猜你喜欢